-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籺形成了南北风味;...
2025.05.26 14:57:00
-
端午日洗浴(沐兰汤),是中国节日端午节的一种卫生习俗。首先一身着汉服的女性端着一盆艾叶水,人们排好队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以示驱除晦气。
端午日洗浴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
2025.05.26 14:57:00
-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
2025.05.26 14:57:00
-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
2025.05.26 14:57:00
-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古代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
2025.05.26 14:57:00
-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
2025.05.26 14:57:00
-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或以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用以驱瘴。
2025.05.26 14:57:00
-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2025.05.26 14:57:00
-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各地的独特魅力。10月29日下午,由南京团市委、南京市少工委和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联合主办的“经典之声少年传承”——南京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学传活动在南京市秦淮非遗馆举行“多彩民俗·风情”专...
2024.11.01 17:04:00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2025.02.08 14: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