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设施农业,集装箱垂直农场可以实现对环境要素的全面掌控。靠天吃饭很难,“没天可靠”是另一种难。如何精准调控集装箱,这牵涉工学、农学等学科领域,考验着参赛选手的“跨界”能力。
“未来,设施农业应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体,需要大量传感器和大数据算法作为支撑,改变目...
2023.02.15 09:16:00
-
王艳芳就位列其中。
返乡创业的李杨景现在负责管理烨丽农业承包的400多亩小花糯玉米种植基地。
“以前,我并不太喜欢农业,虽然我读的是农学院,学过农业机械,却很想走出农村。但我出去走一圈后,对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李杨景表示,他现在负责管理烨丽农业承包的400多亩种植...
2023.02.01 15:56:00
-
粉等小麦面粉替代品具有更好表现,为无麸质小麦产品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是我国首个低麸质小麦新品种。
这是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围绕功能性小麦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前沿探索研究,通过升级改造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并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融合,培育创制的一批...
2022.12.23 14:13:00
-
冲泡的零添加速溶玉米糊,经历了至关重要的科技升级,破解了如何让玉米糊不起坨又营养美味的难题。而这是美食圈颇为出名的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家团队反复探索试验才突破层层难关取得的成果。
雄心壮志做电商,却遭遇差评如潮
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糊,搅动搅动,香气升腾。金黄色的糊从...
2022.12.14 10:48:00
-
硬核“保送”:群众愿意种
鲜有人知,一碗小米粥竟然盛着三代人的汗与泪。故事的起点是被誉为“吕梁山上的袁隆平”的陈瑛。
考学到山西农学院之前,作为河南人的她吃稻米长大,不识谷子。分配到经作所后,因组织需要,她开始研究谷子,以丰产为目标进行品种选育。
1972年,陈瑛在...
2022.11.24 13:46:00
-
赛。数据显示,参加比赛的93名青年选手中,博士达到39人,占比近42%。而四支决赛入围团队,“含博率”更是高达58.3%。
决赛争夺更激烈:农学家对阵工科博士 两届前冠军同台竞技
集装箱种植生菜为何需要一群顶尖人才组团钻研?
“大赛使用的‘翠恬生菜’是一个全新品种,我们相信参...
2022.09.30 14:56:00
-
目前已上线“多多丰收馆”,并将在11月30日之前,累计投入50亿平台惠农消费补贴,与全国各大农产区和近9亿平台消费者共庆丰收节。其中,农学家培育或研发的初级及精深加工农产品是补贴重点之一。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农业的最新科研成果,支持更多年轻人以老一辈农学家为...
2022.09.26 15:13:00
-
遇”的0579
0579,2005年的第79号株系。
辛国胜在当年选择保留的近400株系中“多看了它一眼”,是因为它被老鼠啃了。利用植物的天敌,是农学家提高品种鉴定效率的诸多手段之一。那个冬天,辛国胜留了一批种薯在地窖,0579最招老鼠。
彼时,0579是初生事物,其能力尚未被精准识别。...
2022.08.26 14:16:00
-
更重要的是在蔬菜、水果种植方面,形成了一大批极具钻研和专业精神的新农人,不断实验新品种,对种植技术精益求精。这种精神,跟世界首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寿光人贾思勰,一脉相承。
近年来,寿光蔬菜保护地栽培为主的品种有番茄、茄子、黄瓜、芸豆、洋香瓜、辣椒、丝瓜、...
2022.01.18 13:36:00
-
十名农业工作者成为首批由南京农业大学聘任的乡村振兴长期观察网络观察员。
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农业大学等7家机构和高校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中央农办和农业...
2020.11.22 1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