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0条,用时0.01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农业以经验种植为主的现状。”“生菜快长”队长徐丹表示。 大赛评委、光明母港农业总监王金华则认为,农业是一门复杂学科,横跨植物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大赛考验团队知识储备的广度、深度以及不同背景队员高效沟通、灵活变通的能力。” 目前,四支参赛团队普遍集...
    2023.02.15 09:16:00
  2. 和分子诊断创业独角兽的研发项目负责人或研发骨干成员,拥有多项专利发明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施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获生物学和食品营养科学双学士及分子生物学硕士并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拥有分子营养学博士学位。 “施博士兼具香港和美国顶尖教育背景,也历经国...
    2022.12.05 14:17:00
  3. 书最新披露诺辉健康独立非执行董事名单,其中,吴虹教授和李国栋医生颇为亮眼。吴虹教授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讲席教授,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协会成员和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先后取得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博士学...
    2021.02.01 14:56:00
  4. 睡眠质量的关键,不在时长,深睡时刻才是重点。在一般睡眠中深睡时刻仅占20%,却与缓解疲劳、强化记忆有最直接的关系。”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后鲜翾如是说。她对睡眠质量的研究结果与喜临门睡眠研究院的结论完全一致。为呼吁人们关注睡眠健康,喜临门不仅联合社会各界倡导“99全...
    2020.09.07 18:15:00
  5. 加强产业规划,布局一批产业园区、科创载体;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合作成果在靖江落地,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携手发展“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共同愿景为媒,来自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食品与农业、材料与能源等领域的10个创业团队和企业代表齐聚长江之滨、美丽靖...
    2024.08.13 17:13:00
  6. 大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陆续取得重要进展。 6月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田丰课题组和生物学院李继刚课题组的合作研究论文《智慧冠层促进玉米密植增产》。该研究首次在玉米中鉴定到“智慧株型”基因lac1,揭示了光信号动态调控lac1...
    2024.08.02 14:22:00
  7. 新实力 伊利科研人员进行益生菌研究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乳制品更是益生菌传递健康最适宜的产品形式之一。伊利联合微生物学、食品科学、发酵工程、临床医学等跨学科、跨领域的优秀专家队伍,专注于国产益生菌的自主创新研究。为开展益生菌的自主研发,伊利科研人员...
    2024.01.11 17:54:00
  8. 灭菌技术。现代工业经常运用的热杀菌技术有两种,低温灭菌法和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低温灭菌法,也就是常说的巴氏杀菌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1865年发明的,操作比较简单,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但这种工艺无法杀灭全部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
    2019.11.23 13:15:00
  9.   十八世纪中期,在一滴变酸的牛奶中,一种极小的生物——乳酸菌第一次出现在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显微镜下。由此,一系列关于微观世界的探索正式拉开了帷幕。如今,经过近两百年的研究,这种有益活性微生物(益生菌)的面纱变得不再神秘,科学家已经找到多种打开方式,去实现这种微...
    2019.05.28 09:49:00
  10. 同时为本次发布会录制了科普视频,让与会者了解到NMN的前世今生,并为人类为何而衰老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科学普及。NMN的研发自1904年英国生物学专家亚瑟·哈登博士发现NAD+开始,历经117年时间、前后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张积仁教授30年NMN/NAD+/NADH的临床研究经验和...
    2021.07.28 14: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