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倾斜,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二)支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提高文化原创能力,重点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
2025.01.26 17:11:00
-
工程师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深入实施国家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流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
(十五)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以...
2025.01.26 17:01:00
-
合,大力传承刺绣、古布、手工染等非遗技艺,与现代纺织工艺巧妙融合,彰显出非凡潮实力;钟情于和合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秉承“和”的中国哲学思想、传承“合”的传统习俗,以“和合”理念展现家的温馨和美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得一方宁静的心灵港湾。
“好家纺·南通...
2024.11.05 16:23:00
-
学者商戈令(Geling Shang)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和语境出发,提出了“间性论”(Interalogy),不仅概括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特征,更总结出中国哲学是以“间性”为基础,观照西方哲学本体论忽视的非实体性存在要素展开的。这一概念强调了“间性”(interality)在连接万事万物,使它们相...
2023.06.08 09:45:00
-
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社会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开放的国际视野融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新闻传播是人类构建世界的一种主体性实践,承担着不同文明对话、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能。如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打造...
2022.10.26 11:11:00
-
生布置的“大学第一份暑假作业”,其中包含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南师大郦波老师推荐的6本经典书目,包括《中国艺术精神》《史记》《中国哲学史》等涉及人文历史、科学艺术方面的经典书籍,希望新生从书单6本书目中选择1本进行阅读,同时倡导学生撰写3篇感恩网文,引导学生“饮水怀...
2022.07.18 06:41:00
-
深切体味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关切,成为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Q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讲话中,强调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亟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您的很多研究,如华夏传播理论、华莱坞电影研究等,都是扎根中国本土文化...
2021.09.14 08:56:00
-
编者按:概念是一切学术理论体系的基石。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对新闻传播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概念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远大于其他学科。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张小平和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蔡惠福在《传媒观察》2021年第7期撰...
2021.07.28 15:21:00
-
”
我完全赞同高驰先生的观点。这里,笔者想多说两句,文化、人文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附丽于哲学、文(艺)学、历史系统之中。我们要对中国哲学精神(比如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有具体清醒的认同、服膺。特别是对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学(比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
2020.11.30 1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