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0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的文本分析,在数字怀旧基础上阐释用户“记忆中的附近”,进一步丰富“附近”概念的理论外延。 近几年,“附近”(Nearby)这个概念伴随人类学家项飙的引入,在人文社科领域以及网络公共空间里“出圈”。这个词最早通过访谈节目《十三邀》被人熟知,项飙在节目中认为,年轻人关心的...
    2024.10.22 11:14:00
  2. 闻化”的思维摆脱大众媒体时代的研究桎梏,将新闻业视作更大媒介世界的一部分,以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建构起一种跨越媒介社会学、技术哲学、人类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元理论”。而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规范理论在智能时代又将面临何种挑战,需要何种转型,同样是全球学者共...
    2024.10.10 11:24:00
  3. 绍,她在大学期间曾走进临终关怀中心,也参与过社区帮扶、山区支教,一次次实践让她领悟到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教育理念。而在文化人类学这门专业课上,她又被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吸引。“当时,我们还在电视上观看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了解到‘一带一路’共建...
    2024.07.30 07:07:00
  4. 一棵树”“一根草”“一只鸟”“一头江豚”保护等微观层面深化,用“绣花功夫”精绘“沧桑巨变”新图景。 5月底,87岁高龄的南通籍著名古人类学家、博物学家周国兴走进军山自然生态保留地,对一路上闯入眼帘的络石、鹿藿、窃衣、威灵仙、扶芳藤等绿植,豆娘、叶甲等昆虫,如数家珍。...
    2024.07.08 06:48:00
  5. 字化新民俗”。近年来,居于“媒介多样体”可供性的红包功能被持续开发,在人们的数字生活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既有研究多从社会学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对数字红包的特征、功能,及其在用户社交层面的关系建构进行过宏观性的考察。多数研究试图把握此种红包文化在赛博空...
    2024.03.14 11:23:00
  6. 但鲜有研究关注打卡过程。王东林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朱岚在《传媒观察》2024年第2期刊文,对游客在一个网红社区的短视频打卡过程进行媒介人类学考察,发现网红话题“做一日蟳埔女”是打卡核心参与者集体想象的结果。这个过程从视觉想象开始,经由对他者生计方式的操演,最后抵达对当地...
    2024.03.05 10:33:00
  7. 提供了新的视角。 (载《传媒观察》2024年第2期,原文约14000字,题目为《花的“旅行”:短视频实践与网红地的生产——斗南花市的互联网人类学观察》。此为节选,注释、图表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传媒观察杂志”公号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lxqv__IhuJMywVhUO...
    2024.02.29 09:14:00
  8. 对长途旅行者的调研,结合网络空间的观察,能够在变化和流动中追求对研究对象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的整体性把握及阐释,而这也正是互联网人类学的意义所在。 第二个阶段主要采用了流动民族志的方式。本文第二作者在2023年8月至9月共用了45天时间,通过徒步与搭车的方式完成了从成都到...
    2024.02.27 09:58:00
  9. 中总有一些东西为他者所认同,得到他者发自内心的赞赏与借鉴。正是这种文化传播、文化选择与文化渐变,铺筑了人类文明的广阔之路。 作为人类学方法之一的民族志,就是通过亲历亲为一些细碎琐屑之事,或者对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参与式观察,来理解这种文化传播与选择的融变过程。而这种...
    2024.02.20 10:40:00
  10. 直强调广义视觉传播的包容性,发表跨学科和多学科主题的文章,包括视觉伦理学、视觉生态学、表征、各种形式的视觉媒体、视觉行为的问题与人类学、人文与文化地理、多模态研究和符号学、媒体与文化研究、视觉设计等等。在学科的归属方面,近些年尤其在中国,视觉传播研究乃至视觉文化...
    2024.02.08 10:56: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