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二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完善耕地轮作休耕、草原保护等制度,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开展重点河湖治理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
2025.01.26 17:09:00
-
的新济洲,是隶属江宁区铜井镇的一个村,每逢大汛,村民们就得防范洪水威胁。
2000年11月,江宁对岛上住户实施“生态移民”,这座岛开启休养生息模式,全面退出生产生活功能。现在,野生动物,220多种鸟类才是岛上的“新居民”。
如今的新济洲,上岛公路从码头修到核心区便戛然而止;生...
2024.05.27 18:21:00
-
很难想象,眼前水体透明度达80厘米、水生植物覆盖率达67%的湖湾,不久前还是一个清淤堆场。
种植水草“锁”住底泥中的磷,不失为太湖“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过去,梅梁湖一带水草少得可怜,湖水浑浊发绿,还不时飘着阵阵臭味。”市环保集团技术研发部部长陆绍云介绍,无锡市2018年...
2023.10.13 10:26:00
-
也就是肖甸湖村的前身,开始培育经济林。”沈越介绍道,从最早的湖桑苗,到后来的水杉、池杉、香樟,以及毛竹、早园竹等,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这里不但形成了一个平原湿地森林,还与附近的湖泊河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也就是湿地公园的雏形。
1998年,...
2023.09.11 16:15:00
-
染防治有法可依。
记者了解到,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万里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长江生物资源状况逐步好转。
在长江新济洲生物多样性展示馆内,同学们跟随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的脚步,了解南京的生物多...
2023.09.04 11:20:00
-
题解决,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沿江生态保护修复,严格生态空间管控,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动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狠抓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国首个省域“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台全省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的实施意见,加快实...
2023.06.22 16:34:00
-
合构筑起了一个能长期共存的复合型、多层次植物群落,有效保护了水质安全。
从向太湖要产出要收益,转变为退圩还湖、恢复生态,给太湖以休养生息的空间,是苏州贯彻生态优先理念的最佳注脚。2022年,太湖苏州水域水质稳中趋好,东部湖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是太湖水质最好的区域,...
2023.06.05 10:28:00
-
域资源全面恢复、实现生物完整性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护生态需久久为功。”徐跑认为,一方面,禁捕势头只能紧不能松,要让鱼类有“休养生息”的地方。另一方面,在科学放流、生态回捕的同时,要加大水产产业发展力度,保障人们的食用需求。
让“追鱼者”们欣慰的是,随着长江大...
2023.06.02 10:02:00
-
零下气温更是常驻锡城,让我们提前感受了天寒地冻。由于前期冷空气隔三差五南下,截至目前,冷空气的“子弹”差不多都打光了,所以得“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恰好这个时候暖湿气流也不给力,整个无锡上空大气处于自然状态,一旦有了阳光,便开启回暖模式。因此这个“小寒”不仅不寒,...
2023.01.05 11:17:00
-
鱼类、螺类、蚌类等底栖动物生存,形成完整的水生生物食物链。
北太湖边,从向太湖进行“资源索取”,转变为退圩还湖,恢复生态给太湖以休养生息的空间,是生态优先理念的最佳注脚。如今,用一组数据展现“水下森林”的作用:水体透明度由治理前的10—20cm提高至40—60cm,水体水质稳定...
2022.09.23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