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管理者”,他们要么仅仅作为“被动的守门人”适应其他社会行为者设定的时间表,要么作为议程设置者决定社会中其他行动者的时间表。其五是“伦理”维度。新闻工作者可能会更偏重有闻必录式的“义务论的新闻伦理”,也可能会更注重基于后果预估的“后果论的新闻伦理”。有的会...
2023.11.02 14:07:00
-
势。在方汉奇、宁树藩、赵玉明、丁淦林、卓南生、吴廷俊、倪延年等老一辈研究者的引领下,中青年学者已渐成主力,学术队伍愈发年轻化。
其五,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跨学科”交流日益频繁,涌现了许多交叉视角的新颖研究。来自历史学、文学、哲学、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研究者...
2023.05.09 15:59:00
-
但社会成员依旧需要以社会关系为基础完成自身的社会化。就像游牧民族那样,今天的公众在共同的兴趣或话题影响下正在重新“部落化”。
其五,规则性。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集群性的延伸。在一个拥有集群性的新闻消费者社群中会形成一种规则以解释新闻文本。人们总是容易...
2022.11.22 10:24:00
-
场景进行会面交流的,这种交往既有一种共在感,还能恢复只有现实中面对面交往才能凸显其意义的目光、手势、触觉等元素,具有高互动性。
其五,元宇宙可以实现交往关系流动,其虚拟、复刻特性使处于其中的交往主体在身份上具有超强的流动性特征。这种流动性与现实生活中的流动性不同...
2022.08.02 11:39:00
-
行舆情评估和预测,善于利用社交媒体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避免因谣言广泛流传而陷入被动局面。只有掌握传播的主动权才能高效治理谣言。
其五,信息透明是谣言防治的关键,应健全社会危机管理制度,构建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载《传媒观察》2020年09...
2021.02.24 11:39:00
-
信息产出有赖于深厚的媒介积累和丰富的数据储备。同时,让用户认同付费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使得付费模式探索只能耐心缓步推进。
其五,关系社交模式后劲乏力。有媒体转变思维,调动全员关系,最大限度挖掘社交能量,不论陌生用户、亲朋、新交,全部动员起来形成关注、下载,...
2021.02.19 08:53:00
-
机构自生自长的社会化传播人才的培养。由于他们是来自本机构的人员,自然对本机构的业务熟悉。他们需要进行媒介素养和传播技巧的训练。
其五,自学成才的社会化传播人才的培养。社会化传播人才的结构是多元的,正如前面说到的,有从媒体跳槽过来的,有从大中专院校过来的,有各类机...
2020.11.20 16:15:00
-
实的传播学研究理论,尤其是经验研究下的理论观点,并不一定能够在中国农村找到适合生存的土壤,美国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是存在着隔阂。
其五,固化的逻辑遮蔽了部分有价值的研究面向,其表现之一是功能主义。我们的结论通常回到农民的需要上;当我们探讨留守儿童的信息环境时,我们...
2020.09.30 08:56:00
-
从“以拆为主”向“以整为主”转变,注重微更新。其四,增强发展活力,深化改革开放程度,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等重点改革,加强开放交流。其五,把住发展根本,共创群众美好生活,补好民生短板的同时回应群众教育、医疗、养老方面需求。其六,筑牢发展底线,确保全区安全稳定,围绕...
2019.07.30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