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来黎里都有新体验,今天的乐团表演又让我眼前一亮。”今年72岁的伍荣生来自上海市静安区,是古镇的“老熟客”。在他的推荐下,上海市民刘宝龙夫妇也来到古镇游玩。刘宝龙竖起大拇指说:“这里不仅环境好、节目多,还散发着原汁原味的江南味道!”
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4.10.05 11:30:00
-
新优势?业内人士指出,无锡虽然积累了许多工业遗产的保护经验,但对于工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建议,要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研究,培养工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专门人才、跨界人才等;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对工...
2024.07.13 13:47:00
-
区域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以深刻的人文情怀与融合的雅集形态,为“文化滨湖”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现场,首届太湖文化名家刘宝山、著名作家高仲泰、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会长肖鹏以及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等四位专家代表分别就研究工程的四大主题进行了微分享,即“悠悠...
2024.06.06 18:55:00
-
要发现为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时期的大型高台,这是长江下游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等级制度的有力见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发现的高台之上,有高等级红烧土建筑遗迹、墓葬以及大型陶鼎残留的碎片等,高台残留长度近90米,底部宽达45米,“有专家认为...
2024.04.02 10:36:00
-
行了最初的开发。不过,对于“泰伯奔吴”的真实性,以及古吴国究竟从何而来,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最近,由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率领团队编纂的《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正式出版,报告公布了梅里古镇二期工地考古重大发现,为研究“泰伯奔吴”提供了实物线索。
这类...
2023.08.18 07:02:00
-
的直播变得生动有趣,让公众对马家浜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我们首次对马家浜文明进行科技考古发掘的直播。”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本次考古探源,共有央视网、央视影音、央博客户端、新华社现场云、新华网、荔枝新闻、无锡日报等27家国家级、省级、市级新闻...
2023.06.06 10:42:00
-
从骨骼钙化程度较低、骨头缝较脆弱等特征分析,两具人骨均为年轻男性,骨骼保存状况较好,在南方地区较为少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表示,通过综合分析对比6000年前与今天所处的环境差异、生活生产水平、艺术审美传承、人类体质变化等,再次实证了无锡拥有7000年人类生...
2023.06.04 06:19:00
-
一场文明探源之旅。
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嘉兴南湖乡的马家浜遗址首次发现而得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此前,无锡地区也曾发现多处马家浜文化遗址,如锡惠公园内的施墩遗址、雪浪葛埭村的洪口墩遗址,包括阖闾城遗址下层及其周围都曾发...
2023.06.03 09:15:00
-
邗沟的线路为:从广陵出发,向北经射阳湖,到淮安的北神堰末口进入淮河。
在历史上,邗沟在宝应县境内改道多达13次(见清代学者、宝应人刘宝楠著《宝应图经》),但从春秋时期到元代,无论邗沟的线路怎样改变,最终都是通过射阳湖进入淮河,射阳湖作为运输河道的使用历史前后长达1...
2023.04.28 07:06:00
-
间为虎纹,下层为卷云纹。
这一石钺形制是典型良渚文化石钺,鸟纹、卷云纹过往都有发现,但这种虎纹极为罕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这是太湖边首次发现代表权力的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石钺上的虎纹是否代表本部落的标志(图腾),飞鸟纹是否代表石钺的主人可...
2023.04.16 0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