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应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运行的第4天。在苏州天巡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内,飞控团队正对卫星在轨状态进行检测,对遥测数据进行判读。记者了解到,该卫星是“苏州造”首颗以人工智能(AI)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人工智能卫星,配置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
2023.08.14 10:49:00
-
位置,以此确定晚上做环志的地点。工作量大的时候,约20人的团队要用尽量短的时间为所有鸟上金属环和彩旗、测量基础数据、换羽模式及年龄判读,并戴上追踪器。科研人员经常通宵工作,实在吃不消才直起腰,走出临时搭建的帐篷,看一眼日出。
全球约15%的鸟类在繁殖栖息地和非繁殖栖...
2022.04.27 06:58:00
-
管开盖,提取核酸,分配核酸,PCR扩增,一系列步骤由医护人员严格按流程分别在三个舱内有序进行。扩增结束后,由检测人员对扩增结果进行判读,一旦发现阳性样本,还需进行复核。看起来简单的步骤,涉及到很多精细操作,检测人员要穿着又闷又热的防护装置,全神贯注操作程序,一待就...
2022.02.18 14:11:00
-
位,三炮齐发将敌机击落。王万林也在两次攻击后击落一架敌机。最后一架敌机试图逃往敌舰上空寻求高炮掩护,宋国卿追上去攻击两次,返航后判读照相枪拍摄的胶卷,这次攻击将敌机击伤。敌机受重伤后,返航台湾途中坠海。
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全程用望远镜观看此战,目睹我战机漂亮地...
2021.09.09 06:40:00
-
先发现敌机,进行长僚机互换后开始攻击。“不怕你笑话,我沉不住气,老远就开炮了,一共就200发炮弹,没几秒就打光了。”李老笑言,回来判读照相枪同步拍摄的胶卷,发现距离敌机还有1000多米。
讲求科学,
从空战中学习空战
对空15师来说,也有些急躁求战情绪。李世英回忆,195...
2020.10.16 13:59:00
-
国内首个智能显微镜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获准进入临床应用。该显微镜可以在免疫组织化学(IHC)场景中为病理医生的镜下判读提供精准的定量分析。
癌症被称为“众病之王”,尽早检测诊断是有效救治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癌症的检查和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而在病...
2020.04.15 07:01:00
-
人工智能技术后,“机器阅片”成为可能。“机器阅片”的原理是通过对计算机进行大量影像数据的训练学习,达到接近甚至超过有经验的医生的判读效果,从而成为医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辅助诊疗工具。在知名医院眼科,医生阅片数可能一天就数百张。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医生阅片数可达...
2019.05.06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