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0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的过程中发挥着既存在差异又相互纠缠的化身作用:在“上热搜”的过程中,显性共情、故事化结构与采用细节视角的超级标签制造了平台热点高可见性的启动与循环;“常规、节律与偶然”超级标签形成了对于热点可见性的交替建构仪式。而在“抢热评”的过程中,研究发现了宏大叙事与诉诸情...
    2024.06.27 11:35:00
  2. 》2024年第5期刊文,发现尽管有关不确定性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缺乏考察事件后长时段内公众认知不确定性的发展与风险衍化,更缺乏把“风险可见性”的视阈纳入到风险文化的研究当中。本文以实地田野调研的方法,深入距今已过10余年的风险事件的事发地进行回顾式调研。研究发现,事件虽已...
    2024.06.11 15:17:00
  3. 平台的自动运转,政府理应积极利用媒介工具,实现对风险社会的动员、引领与长治久安。 (载《传媒观察》2024年2024年第5期“在场·风险可见性与媒介化治理”专栏,原文14000字,标题为《平台热搜的“注意力配置”:集体风险认知与媒介化治理》。此为节选,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
    2024.06.04 14:22:00
  4. 效能上的重要作用。 既然媒介化治理这一命题能够成立,那么,围绕媒介化治理体系的建构性思考就具有了合理性和合法性。本期“在场·风险可见性与媒介化治理”栏目所呈现的几位学者的大作正是关于这一话题的深度思考,相信对读者会有很大的裨益。 (《传媒观察》2024年第5期卷首语。作...
    2024.05.30 10:02:00
  5. 桥梁的修建缘起到维系交通再到嵌入城市、如何勾连与构建相关意义网络的一系列活动;同时提出“桥”之于江南的精神意义在于超越地域性地在可见性生产中帮助人们建立与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传播意义,在地域文化中它作为...
    2024.03.19 09:12:00
  6. 象的主题。 首先,基于可视化、可听化的数据处理方式,融合新闻将存在于现实中的数据关系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加以“展示”,从而通过对议题可见性的生产,在社会维度构造一定的议题情景。当原本躲在暗处的事实以一种可视化或可听化的方式显现时,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问题与冲突,由...
    2024.02.22 11:18:00
  7. 的流量分配机制的作用下,尾部主播必须高频率地进行直播,并尽量延长单场劳动时间,才能实现热度叠加。他们通过增加工作时长来完成自己的可见性,深受短视频平台的剥削。 短视频平台并不像传统商业公司所从事的制造行业进行物质生产,相反,“社交”是其核心,他们更关注用户之间的社...
    2023.12.07 14:42:00
  8. 力和潜力。 四、体验的文化: 从视听景观到虚拟景观 现代的学者们对其生活的时代通常有高度凝练的概括。自从有摄影术以来,人类文化的“可见性”越来越强。苏珊桑塔格就直接将现代性赋以“可见”的逻辑,她说,“当一个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生产与消费形象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变成了现...
    2023.08.23 14:22:00
  9. 传媒观察》2023年第5期刊文,尝试探究博物馆空间的媒介性命题,进而阐释博物馆空间的媒介性在当前语境中如何体现,博物馆空间如何通过对可见性的发掘实现虚实空间的社会化生产,以及不同的博物馆空间之间如何实现关系的重组,并带动公共注意力的流动。 本文立足互联网、云交互、虚拟...
    2023.06.15 11:07:00
  10. 不高,因此报酬普遍较低。为了维持生计,网络内容审核员不得不选择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且他们的劳动很难被看见。有学者提出,这种“不可见性”使得要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变得异常艰难,遑论挑战和改变平台权力及其背后的结构与机制。辛国琼在对国内某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员的研究中...
    2023.05.18 1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