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谓的“证据”完全是胡编乱造。美方反复在新冠病毒起源问题上对中国栽赃抹黑,充分暴露了美方将科学问题政治化的险恶嘴脸,科学界早已嗤之以鼻。美方妄图以疫遏华制华,其阴谋绝不会得逞。目前,越来越多的线索和证据指向新冠病毒更早出现在美国,下一步溯源工作应在美国展开。我们...
2025.04.25 09:20:00
-
孔不入地渗透,我们只能“束手就擒”吗?放弃、逃离和被遗忘是否也是一种正当权力?我们还能对那些远离智能技术的“少数人”不闻不问甚至嗤之以鼻吗?或许,能否善待这部分群体将决定媒介文明的高度。如此,数字鸿沟的衡量标准应从媒介使用的“量”向“质”的维度转变,媒介的滥用乃至...
2023.04.20 10:40:00
-
当今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如果不厌其烦地使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常用的题材来反映当今社会的问题,那么需求多样的受众一定会对这样的公益广告嗤之以鼻,创作者也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公益广告的创作者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凡事喜欢从经验出发,不深入群众生活,对生活中各...
2020.12.21 08:57:00
-
都会打出类似的宣传标语,仿佛仅凭“情商”二字就能一键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难题。对此,有的家长深信不疑、甘愿一掷千金,也有的父母嗤之以鼻、甚至质疑。
在新街口一家“情商培训”机构门口,记者遇到一位带着5岁儿子前来上课的年轻妈妈,她家孩子已经在该机构上了两个月课,“...
2019.08.13 08:09:00
-
身先士卒在磨难中成长,我为你点赞。”
“夸夸群”出现后很快就火了,多地高校跟着建起了各自的“夸夸群”。对此,有人点赞,也有人嗤之以鼻。
一个“夸夸群”
引出一批“夸夸群”
据了解,“夸夸群”是西安交通大学同一宿舍4名大三男生创建。没想到传到网上后,很快就...
2019.04.02 06:5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