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十九)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彰显中国气质、中国风范。强化城市规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推动实现功能复合、密度适中、高低错落、蓝绿交织。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提升审美品位。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
2025.09.04 09:32:00
-
(五)“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1.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城乡智能普惠。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安全稳妥有序推...
2025.09.04 09:30:00
-
近日,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了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希望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心理健康与传统文化、自然艺术的融合。据悉,此次活动包括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参加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体验与手工心理疗愈工作坊、苏州三校四院心理健康联盟活动及“秋痕落影绘,自...
2024.11.27 09:34:00
-
好地铁施工对相关建筑物的影响问题,相关技术单位到南京市城建档案馆查询沿线建筑物的工程档案,评估地铁沿线建筑物的安全。档案馆整理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等档案480多卷供其查阅,为科学严谨开展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目前,江苏是全国唯一建立起城建档案管理省、市、县...
2024.10.31 06:43:00
-
传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十三讲在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讲。
主讲人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他以《“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公共空间营造》为题,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建筑文化课。
如何营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2024.10.27 06:53:00
-
件。”
2002年7月26日晚8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打着手电筒,“参观”南通博物苑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张炽康的记忆里。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领域泰斗级人物,两院院士吴良镛,他此行目的是应邀为南通博物苑规划设计新馆。2005年,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南通博物苑破茧重生,以...
2024.10.07 06:43:00
-
元,而走下沉穿行的‘凤里街隧道方案’,则可节省资金28.1亿元。”
城市算“总账”,不只要考虑资金,还有土地和空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殷铭表示,当高铁站有必要与主城区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时,“下沉”就成为更好的选择,“土地紧缺,地下高铁线路和车站的建设能有效缓...
2024.09.25 07:24:00
-
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支持南京、苏州探索形成特大城市...
2024.09.23 06:38:00
-
香氛围,深化大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共同书写社区文化的新篇章。
在“绘梦社区,共筑美好”墙绘艺术项目中,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何山社区携手,以艺术为媒介,围绕红色记忆、廉洁文化、法治精神、绿色生态、健康生活、书香氛围六大主题,深入挖掘社区内涵,展现多...
2024.09.18 10:03:00
-
变,不仅将现有的文化遗产复制到虚拟空间,更是一种重新构建人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们从文化中汲取意义的新途径。正如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秘书长鲁安东教授所强调的,数字技术的力量在于感知,让巨大的文化以个体的、微观的、...
2024.09.18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