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服务系统,判断学生论文是否使用AI写作。
一些大学生论文AI写作痕迹明显
近日,在悉尼大学留学的学生小严收到了学术委员会的邮件,被判定论文疑似AI写作的部分占比高达75%,将面临被判定为学术不端的后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不少大学生都会尝试用AI辅助论文写作。南京大学...
2024.07.31 07:08:00
-
河里的水就可以生孩子,这是不是就是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后代?”李劲松从《西游记》讲起,既有“接地气”的网言网语,也有严谨的学术思考与定论。
在提问环节,来自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青年研究学者问:“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怎样看待技术伦理?”
李劲松答:...
2024.06.14 14:19:00
-
化,受众观看方式的革新,图像传播逐产业化运作,对受众建构现实的影响,影响受众认知、审美等。而图像传播好坏参半,既要客观看待媒介决定论(如麦克卢汉),又要审视媒介无影响论(德弗勒将受众置身的复杂社会关系,均视为中间“介因”,因此得出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有限的结论...
2024.03.07 12:12:00
-
介学认识不同领域问题的眼光,并且力图全面把握媒介学分析文化传承和思想传递的独特方法。
(一)媒介本体论:“物质性转向”与“技术决定论”的重奏
媒介学的本体论研究回应了如何认识媒介,如何理解媒介物、中介行为、传递装置的内生关系,以及思想与物质、内容与形式怎样经由“...
2023.12.14 10:48:00
-
相关国家的国际观的互动与超越建立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一方面,西方世界自17世纪以来一直笼罩在一种渐进的“欧美中心论”之下,“种族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和文明决定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了国际传播的主流,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记忆事实上超越了这种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国...
2023.10.17 09:49:00
-
在对新闻事实进行概括性描述时,语词易隐含对事件性质或严重性等属性的判断。尤其当主流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概括时,会被认为带有给事件下定论、一锤定音的意味。而网民在阅读新闻报道全文后,却对“事件”的性质作出与媒体表达不同的判断,此时就容易发生新闻批评。如在案例17的唐...
2023.07.18 15:08:00
-
所以,在施拉姆那里,彼得斯的媒介观是他的世界观和本体论所不能想象的,如果有人在他生前提到这种媒介观,施拉姆一定会将其视为技术决定论和麦克卢汉主义者(事实上他正是这么做的)。而在彼得斯那里,施拉姆的媒介观完全基于他的历史局限性,因为施拉姆将对大众媒介的理解贯穿...
2023.05.30 11:54:00
-
系方面尝试重新界定数字新闻概念,反思将数字新闻等同于“数字+新闻”的定义取向,将数字新闻视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关系。常江提出从技术决定论和传统新闻认知论出发,以网络为核心概念,数字新闻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所诞生的新型新闻信息关系。
总体来看,对“数字新闻是什么”的概念...
2023.04.11 15:00:00
-
不过,不管在媒介哲学上存在什么分歧,“重识媒介”和建设媒介理论的知识体系已经不可避免,传播学正在将“媒介中心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的陈词滥调抛到一边,面对“人与媒介的相接相嵌”的现实,步入“媒介入射角”的时代。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10年来媒介研...
2023.03.08 18:06:00
-
此地”场景;塑造美颜幻像使人高度卷入,重塑“此身”认知。始于人们探索“存在”目的的自拍,终究难以使人照入自我。我们不能落入技术决定论的悲观情绪,但身处自拍构建的“充满魔力”的环境中,人们必须认识其固有的技术偏向性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尤其是社交环境的影响。
当举起智...
2022.10.25 1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