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种研究思路,作为可能的理论突破方向。
首先,应以历史的眼光打捞本土语境下的规范传统,对影响乃至形塑近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规范性话语及其背后的观念基础进行系统梳理,在比较参照西方语境中的相似话语及观念的同时,寻找根植于中华文化基因的价值底色。比如,操瑞青通过对“...
2024.10.10 11:24:00
-
媒观察杂志”公号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4eOCxbX_mkGRkf4ktrRcA。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事件中网络抗争性话语的生成机制及公共治理研究”(20BXW109)、202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食品安全舆情集群行为的形成机制与引导策略研究”(21XWC00...
2024.09.05 12:06:00
-
形象的新群体,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记录生活日常和文化体验,成为建构中国人形象的新形式和新视角。外籍网红跳出中国人自媒体的主体性话语方式,以民间身份的“他者”视角参与国际叙事和中国人形象建构,在可信度和接受度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文化霸权...
2024.07.18 11:40:00
-
其次,手游内容从线上被搬到线下,留守儿童在日常社交中也会对手游进行改编与再造。最后,手游文化也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习得了一些“暴力性话语”,他们中有不少人的口头禅和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手游,这样的同伴氛围使得即使不玩手游的孩子也耳濡目染。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现实生...
2023.12.05 11:24:00
-
构着环境议题背后所涉及的政治命题、文化命题和哲学命题。环保行动中的各类话语也是通过修辞将气候变化构建为公共议题,这一过程也即对抗性话语的生产实践。因而这一时期从修辞学视角搭建环境传播理论框架成为研究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刘涛从修辞学角度出发,系统回顾“环境传播”各个...
2023.04.13 10:53:00
-
志着网红逐渐从时尚领头人向社会公益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其文化品牌不仅与“服装”“美妆”等时尚符号相关,而且与“爱心”“公益”等公共性话语相联。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网红通过公益直播树立榜样,藉自身影响力引领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公益,在情感动员中营造出“凝聚力量,共...
2022.09.08 10:24:00
-
言与法律语言内在冲突等方面展现了新的认识。
司法案件和法律争议一直是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中,舆论呈现出多元主体的结构性话语角力。从2021年的政法舆情热点看,舆论的引爆和真相的调查都伴随着围绕当事双方、涉案人士、事件走向、社会规则所产生的种种揣度、质疑、...
2022.09.06 15:23:00
-
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琦与博士生闫志成在《传媒观察》2022年第7期刊文,指出节目以性别作为内容基点,通过赋形社会生活中的两性话语与性别意识形态,映射了女性支离的生存状态。观察类真人秀还为代际间差异化的价值观提供了表达的媒介空间,进而以亲子两代的间接式互动为手...
2022.08.16 13:51:00
-
蔽视:媒介空间中的劳动管理研究。此为节选,注释、图表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本文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事件中网络抗争性话语的生成机制及公共治理研究”(20BXW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媛媛,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助理教研员,扬州大学数字媒体...
2022.02.17 09:38:00
-
满的呈现。
中国乡村女性短视频中的话语实践
通过对乡村女性短视频中自我呈现的分析,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商业短视频给予了乡村女性话语权与社会关注,允许她们进行自由、真实的自我呈现。但结合具体短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乡村女性短视频呈现出的内容分为几个维度:“客...
2021.08.10 0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