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沙巡检司,清代设有炮台。
长风沙是一个活在历史里的地名。“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等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处留下诗作。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出镇安庆,在长风沙屯兵练兵,训练水师,救济疾苦,深受群众拥戴与敬佩,后建将军庙纪念,后来此地被...
2025.03.20 22:08:00
-
位稳定达到2.5米生态水位目标要求,自然岸线率提升至40%,水芹、茨菰等土著“水八仙”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水葫芦、凤眼莲等入侵物种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领角鸮,省级保护鸟类白鹭、池鹭、白头鹎,文人墨客“莼鲈之思”的松江鲈再现吴淞江。(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
...
2023.11.01 11:21:00
-
发之地,唐代宫廷乐师黄幡绰曾在正仪东北部的傀儡湖畔生活,其带来的宫廷雅乐成为昆曲的源头之一;元代文人顾阿瑛曾在这里举办玉山雅集,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曲谱成为昆曲萌芽的重要助力。
同样的区域,变换了时空。作为今年百戏盛典的重头戏之一,经历数载精心建设的昆山戏曲百戏博物...
2023.10.11 10:57:00
-
了山水相隔的距离。
2017年,拙政园在北门文创区推出了VR(虚拟现实)体验馆,游客戴上VR眼镜,就能梦回五百年前,化身御史嘉宾体验古代文人墨客的园林生活,在VR里游船荡漾荷间,清风拂面,心也跟着荡漾起来。一时间,不在主景区的VR馆前,游客常常排起长队,只为那15分钟的体验,梦...
2023.06.09 11:18:00
-
苏式花道,古琴悠悠,花香雅韵,带市民共同领略苏式生活的“春天之约”。
苏州人爱花赏花,街头巷尾繁花锦簇。插花在苏州既有民间基础,文人墨客更是情有独钟。据介绍,明代昆山人张谦德创作的《瓶花谱》流传后世,明代吴县县令袁宏道著《瓶史》,专门讲插花。清沈复创作的《浮生六记...
2023.03.03 10:28:00
-
作为根植在国人心中的美好意象,竹子被形容为君子之花,象征着吉祥平安,常常是古代文人墨客吟咏赞美的对象。这个春节,竹香四溢的“竹”元素融入越来越多的创新食品。
近日,记者注意到,竹筒奶茶、竹筒咖啡、竹筒冰淇淋……成为市民春节期间亲朋聚餐、外出旅游等活动中的餐桌常...
2023.02.01 15:00:00
-
砺意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运河苏州段是大运河开挖最早、文化遗产最丰富的一段,是3200公里运河线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乘着船沿着大运河来到烟雨江南的苏州,无限的惊喜和感慨伴随着一路的行程,自然是一路的讴吟。这些诗词构成了运河苏州独有的诗韵乐章,一...
2022.11.14 10:07:00
-
开始,暮色渐浓,明月初现,跟随镜头穿过灯影交错的海涌桥,瞬间从现代穿越回2500年前的姑苏城。光影斑驳的断梁殿四周墙上“镌刻”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句与奇闻,神秘幽静的憨憨泉在月色下悄然升起,手握石中奇剑焕发炫酷光影,做一回唐伯虎枕石奇梦……踏上金光印映的台阶穿过大雄宝殿...
2022.08.10 16:35:00
-
古诗词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条兼具景点介绍与文化阅读的创新线路。“听着古桥介绍,再配上古诗词诵读,穿梭在古桥下的时候,仿佛在与古代的文人墨客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来苏旅游的大学生小陆不禁有感而发。
据悉,今年以来,虎丘街道围绕古城保护赋能、聚焦社会治理需求,创新服...
2022.07.22 18:20:00
-
为是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独立和自觉的起步之城,尤其自东晋以来,南京的文学创作始终保持蓬勃的热情,一直有高数量、高质量的作品产生。无数文人墨客在南京笔耕不辍,挥洒文采,《诗品》《文心雕龙》《千字文》《登金陵凤凰台》《声声慢》《桃花扇》《永乐大典》《红楼梦》等作品都与南京...
2022.04.24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