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条,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第一次实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贯通。而主持建造者,正是隋炀帝杨广。 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 杨广天性聪敏,容貌英俊,文采出众。60...
    2025.02.12 10:01:00
  2. 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神道碑上,那些六朝遗韵 名录中,有多处属于南朝帝王、王侯陵墓的神道碑石刻,皆坐落于南京、镇江两地,分别是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碑(丹阳)、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神道碑、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神道碑、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神道碑(以上三者皆位于南京栖霞)。...
    2023.07.21 07:01:00
  3. 的“礼贤院”也“聚图书万卷”。后来北宋灭南唐后,在南京收集到的官方藏书就有十万余卷。 公元1368年,明王朝在南京建立后,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三代皇帝也重视官方藏书。朱元璋设国子学、国子监,下诏搜求天下藏书。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后,曾将元朝的宫廷藏书妥善运到南京;明...
    2023.06.16 07:11:00
  4. 文学家刘孝绰(徐州人)写月时用“金兔”比喻月亮:“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林下映月诗》);同样的写法还被梁武帝萧衍之子、梁简文帝萧纲(武进人)采用,这位文学才华出众的皇帝在《水月》中写道:“非关顾兔没,岂是桂枝浮”,“顾兔”亦作“顾菟”,是南朝诗人笔下常见...
    2023.01.20 07:33:00
  5. 过没见过的巨著频出美学“金句” 99岁版本目录学家“火眼”辨古籍真伪 鲁迅认为,魏晋包括南北朝是人的觉醒与文学自觉的时代。早在南朝宋文帝时期,中国第一个专业文学教育机构“文学馆”便诞生于六朝古都南京。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于南京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
    2022.04.21 10:44:00
  6. 存在着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至迟在汉代,宫廷中就已出现了高达七尺半的巨型花灯。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花灯只是皇族专属的赏玩之物。梁简文帝《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然。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的是萧梁皇室元宵夜在建康(南京)皇宫张灯结彩的场...
    2021.02.26 06:38:00
  7. 包含着这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第二,“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得以推行。刘邦在建汉之初就采纳陆贾的建议,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帝时贾谊提出“王者以民人为天”,民本思想在汉代得到继承、完善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以人民为中心”中仍包含这种优秀传...
    2020.10.23 06:41:00
  8. 师,开世代尊儒之先河。 再看刘邦后代几位皇帝的继往开来。汉惠帝刘盈废除“挟书令”,使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活跃起来。汉文帝刘恒设《尚书》《论语》及传记博士70多人,汉景帝刘启又增加了《诗经》博士。到汉武帝刘彻时实现了质的飞跃,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增置博...
    2020.10.22 19:46:00

相关搜索 邓文迪 文地 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