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考古”分会场
分会场一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蕾教授主持,点评嘉宾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教授和浙江传媒学院徐爱华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姚锦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阳、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潘梓介、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4.05.28 09:56:00
-
编者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一果、博士生昂振在《传媒观察》2024年第4期撰文提出,从技术实践角度讲,数字生命主要包含了人工智能程序、虚拟数字人、数字永生等三类技术实践,这三类技术实践在形式上一脉相承,但分别指向不同的“生命想象”——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生命体...
2024.05.16 15:09:00
-
媒观察》2024年第4期特推出“在场:时光琥珀与数字生命”专题,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永昶教授担任特约主持人,邀请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3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种社会与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本文是该专题的第一篇,作者认为,一部媒介发展史体现着与人类与时间...
2024.05.14 21:51:00
-
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传媒观察杂志”公号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H74SGGreMfVENLqDU3SHg。)
【作者简介】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锦鹏,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化经典符号...
2024.02.22 11:18:00
-
治理的实践中,将采编播发等业务赋权百姓代言人去执行。百姓代言人由来自基层的群众充当宣传员、播报员、新闻官、发言人或组建成记者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昕与硕士研究生安沛欣、黄晓颖在《传媒观察》第11期刊文,认为这种新现象新路径使得主流媒体参与基层治...
2023.12.19 11:20:00
-
编、审、发、评等整个新闻传播业务流程该如何推进数智化转型,作了深入的思考,并指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数据限制等挑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支庭荣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支庭荣在《媒体融合的实践突破与理论创新》报告中提出,媒体融合包括内容...
2023.11.26 10:02:00
-
释学的释义系统问题》等,主要思考图像阐释的媒介视角、传播视角等。但这样的探索也是刚刚起步,希望学界能够对图像阐释学这一跨学科领域给予充分关注,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阐释学。
(《传媒观察》2023年10月号卷首语。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3.10.26 09:28:00
-
编者按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社会多个领域的趋势已经明朗,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轻型应用已经快速开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姣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曹轲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7期刊文,对ChatGPT等AI技术应用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后发现,技术的...
2023.08.08 09:29:00
-
甄嬛传》为代表的影视剧经由粉丝用户的二次乃至多次创作,产生了许多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成为粉丝们特别是年轻人热衷的“电子榨菜”。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暨南大学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一果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李一溪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6期刊文,借助詹金斯的“参与...
2023.07.20 09:50:00
-
式,对内面向的是微观的个体生命,对外阐释的是宏观的社会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情感图式的内容与呈现,都已经深刻地打上了中国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烙印。
(《传媒观察》2023年6月号卷首语。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23.06.20 12: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