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类议题上:一是力图在中观层面突破理性主义的先验逻辑,进而探究情感这种“非理性”力量何以能够介入国家形象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比如有学者认为,以“情感”为核心的路径容易建立起更为私人化、也更为丰富细腻的符号体系,这对丰富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内涵和层次来说极为重要。有学...
2024.10.15 11:18:00
-
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进行加工再生产,转而输出给中国受众的传播新路径,是全球传播语境下“转文化传播”的写照。也有学者认为外籍网红应该属于一种国际传播,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外籍网红具有对内拓展文化视野、对外拓展交流渠道的积极作用,但部分外籍网红的不...
2024.07.18 11:40:00
-
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信仰分布得十分广泛,影响深远。以致于在商人的始祖传说中,人们认为自己是鸟类所生。那么,中国古人为何崇拜鸟呢?有学者认为,鸟崇拜可能和太阳崇拜有关。如高福进从世界角度出发,发现在有太阳崇拜的地方,信奉太阳鸟的现象十分普遍。先民观察到鸟的早出晚归与太...
2024.01.18 09:07:00
-
指导,为各种不道德的价值而进行的设计就被首先排除在外,技术发展的伦理诉求亦得到了有效回应。“科技向善”是生成式AI理性赋能的基石。有学者认为现有的负责任创新理念是熊彼特范式下基于竞争逻辑的创新。但是从人工智能伦理评估员被互联网公司解聘,再到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对外界问责置...
2024.01.09 10:39:00
-
迁。
一、全球治理变局下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全球治理变局下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新困境、新趋势
迈入21世纪,有学者认为,国际公共产品发生了“供需转换”,即由霸权国根据自身偏好提供公共产品、其他国家搭便车以适应霸权的“以供给为中心”,转向寻求国家间合...
2023.10.10 09:16:00
-
藏取经诗话》。西夏统治敦煌时期,瓜州榆林石窟中出现了较早的“玄奘取经图”,很可能就是以宋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依据而创作的。也有学者认为,榆林窟“玄奘取经图”要早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曰:“一笔受楞严义,三书赠大颠衣。取经烦猴行者,吟诗输鹤阿师...
2023.09.15 07:15:00
-
代表,这也反映出梅里地区在商代以前就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马桥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存在着文化因素的相向互动。而对于鸭形壶造型的起源,有学者认为当时江南水网密布,水鸟众多,此类鸭形壶是在当地先民鸟禽崇拜的意识下发展创造的器型。随着马桥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流,传播到中原地区,...
2023.08.18 07:02:00
-
的大家庭逐渐转变为核心家庭。家庭的核心化使得传统社会中占据权威地位的老年人逐渐被边缘化,夫妻间亲密关系成为家庭稳定的核心要素。
有学者认为,以夫妻亲密关系为基础的“家户制”是中国农村的本源性制度。然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离婚率为2.01‰,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023.08.17 09:29:00
-
国内的新闻研究者觉察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从“新闻”的定义入手进行了各种修正:
从种差的角度来说,有两种主导性的修正意见。一方面,有学者认为使用“新近变动”可能比“新近发生”更合适。他们指问古代发生、当下发现的事实算不算新闻?比如说在新一轮三星堆考古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以...
2023.05.30 11:54:00
-
分学者提出,重新定义“通知-删除”规则,提高平台的注意义务,以改变平台“高收利,低作为”的不合理现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有学者认为,构建集中许可机制,实现创作激励与传播激励的平衡,才能够为全民创作时代短视频版权治理困境的解决提供最优方案。
自媒体“洗稿”行为也...
2023.05.23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