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科技,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业态、新场景,让悠久的历史文脉焕发新生。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享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美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惜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
2024.10.28 10:22:00
-
息,确定该墓园为明代周鼎家族墓园。周鼎,字廷铉,生于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卒于明英宗(朱棣重孙)正统二年(1437)。其祖父元末随朱元璋从军,周鼎因祖先功劳而迁淮安卫升武德将军前所正千户。
“从周鼎的生平可知,他应当参与了大运河漕粮运输的管理工作。”明史专家马渭源向...
2024.04.12 07:01:00
-
支撑。另一方面,要在整个新区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以创新文化推动经济、民生事业发展,推动新区精气神的提升。
最后是融通。650年前,朱元璋下令在江北修筑浦子口城,将外郭城的江防延伸到长江对岸,江北进入了这座古城。如今,“拥江发展”的战略,是江北乃至全市破局的关键。江北...
2023.10.24 09:20:00
-
善寺,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南麓。梁天监十三年,梁武帝葬高僧宝志禅师于此,次年在墓塔前建寺,宝志是民间传说中济公的原型之一。明朝朱元璋看中这块风水宝地,选定此处修建自己的陵墓,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原寺移到灵谷寺现址。太平天国时期,灵谷寺附近是清军江南大营的所...
2023.08.18 07:02:00
-
义坊、定慧寺、报恩寺等大量地名依然能在今天的苏州找到,体现了这座古城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历史根基和文脉传承。
明清两通御碑,如是评价朱元璋
此次,位于明孝陵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和“治隆唐宋”碑也都入选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明孝陵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王韦说,...
2023.07.21 07:01:00
-
《鼓楼园林录》这本书中。
与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的阅江楼,为何被称为“有记无楼六百载”?600年前,朱元璋称帝,改卢龙山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自己也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
2023.07.05 19:03:00
-
宋灭南唐后,在南京收集到的官方藏书就有十万余卷。
公元1368年,明王朝在南京建立后,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三代皇帝也重视官方藏书。朱元璋设国子学、国子监,下诏搜求天下藏书。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后,曾将元朝的宫廷藏书妥善运到南京;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命姚广孝、解缙等人广采...
2023.06.16 07:11:00
-
间的苏州人钱棨。
在南京夫子庙景区,有一处和黄观有关的地名——文源桥。黄观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状元后,住在今夫子庙东石坝街。朱元璋死后,建文皇帝即位,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黄观坚定支持建文皇帝。后因为建文失败,黄观在故乡贵池投水而死。后人为纪念黄观,在其故...
2023.06.09 07:11:00
-
窦村最为著名。
窦村紧邻青龙山,青龙山盛产白云石、石灰石、白帆石,境内有运粮河与秦淮河相通,取材方便、交通便利,明朝定都南京后,朱元璋从全国各地调集手艺精湛的石匠到京都营建都城,窦村成为石匠汇集和定居地。
如今窦村居民已经搬迁,但村落完整保留下来,斑驳的石步道、坚...
2023.03.01 09:07:00
-
1月13日,由明孝陵博物馆与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联合举办的《千年古韵中国红》《“对子皇帝”朱元璋·喜滋滋“楹”新年》双展开幕暨文化冬令营开营仪式在明孝陵博物馆启动。
此次双展聚焦传统文化,挖掘明文化,以“我们的节日——博物馆里过大年”为基调,将年俗挖掘、非遗传承和书画...
2023.01.15 07: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