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条,用时0.00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验的方式时,情感话语之于新闻不再是其是否使新闻变得情绪化的问题。相反,情感风格的多样性使受众获得了明确的体验感。以体验主体的身份来定义受众,暗示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参与,无论新闻受众是消极还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事件,他们的关心和行动会反映在其身体和性格中,这种通过参与获...
    2024.07.04 12:26:00
  2. 计算的理解是一种狭隘的理解,直到图灵1936年在他的著名论文《论可计算数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中,定义了一种抽象的“计算机器”,并用它来定义“可计算数”,才真正奠定了对计算的科学理解。杨建林认为,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于哥德尔、丘奇、图灵等数学家在数理逻辑、算法理论、...
    2024.01.30 09:25:00
  3. 身份认同,然而由媒介技术融合而成的虚拟世界已经覆盖了现实社会的所有个体,人们被持续地赶入数字世界。数字技术用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来定义着使用者的世界观,不断强化数字生活相对于真实生活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部分人开始沉迷数字媒介并对其产生依赖。 近来,随着技...
    2023.09.14 11:38:00
  4. 认知、自我建构、现实感知造成影响?我们不免怀疑,直至今日,人们能否辨识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质疑的“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的现实世界”?当面对自拍媒介时,人们又是否是真正的“使用者”? 自拍的社会化属性:媒介环境学的审视 自拍貌似是一种个体行为,实则也...
    2022.10.25 16:55:00
  5. 各方意见并不统一。 2012年起就从事反家暴工作的反家暴专家、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王燕介绍:“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是以亲密关系来定义家暴。亲密关系比如曾经谈过恋爱,然后发生暴力行为,那么在这些国家也属于家暴;离婚后不停跟踪、骚扰,让你不得安宁、让你不能再婚,从这...
    2021.07.28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