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征进行探讨,并在国际传播的语境下,对协同传播的基本维度进行分析,凸显协同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旨在为国际传播活动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启示。
一、协同传播的概念
协同的思想源远流长。《说文解字》指出:“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其意指彼此配合完成工作。...
2024.10.08 12:08:00
-
化交织背景下的崛起,特别是其作为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扩展工具所发生的角色转换。通过结合计算机的历史,从软件研究和文化技艺理论视角分析插件,揭示它如何成为技术革新和社会文化转变的参考系统,并且构成二者交接转化的本体节点和本体操作。在人人皆有望成为开发者的时代,...
2024.09.03 10:28:00
-
文学”则致力于将文学与现代化问题相贯通,探寻由地方路径走向现代中国的历程;后者尤其体现在对文学起点和分期问题的判断上,由此切入的理论视角便是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相互交织。
“这套丛书没有沿袭过去的分类,而是按现代思想和文化进入中国以及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影响这一基本脉络来...
2024.07.03 07:13:00
-
在平台内容生产秩序中的具体建构过程。本研究则将当事人新闻这一数字新闻形态视作数字化背景下构建平台内容生产秩序的隐喻,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视角以及工具性个案胡鑫宇失踪事件中的“当事人发声”过程,尝试探索和回答数字新闻形态在平台内容生产秩序中的制度逻辑。
2023年1月7日,江...
2024.06.20 10:34:00
-
近年来,居于“媒介多样体”可供性的红包功能被持续开发,在人们的数字生活中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既有研究多从社会学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对数字红包的特征、功能,及其在用户社交层面的关系建构进行过宏观性的考察。多数研究试图把握此种红包文化在赛博空间的具体形态表...
2024.03.14 11:23:00
-
信息形态,由此获得了读者更多的认知资源。
三个阶段测试中,语图重合的认知效果步步攀升,从编码阶段的末尾到达回想阶段的首位。从LC4MP理论视角看,在编码阶段,语图重合材料传递重复饱和的信息,使读者们消耗大量认知资源用以消化内容细节,因此无法准确识别文章外部结构的变动。而...
2024.03.12 16:03:00
-
个体与群体、线上与线下等多重复杂场景之间的变化样态,为观察处于媒介技术和流动性变革下的群体关系和联结方式提供深度的个案剖析和新的理论视角。
背包客这种通过流动而形成的“结伴”,似乎正在创造出一种新的社群联结方式,而这种联结在实体与网络空间的多重流动与转换之中建立,...
2024.02.27 09:58:00
-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双传学在《传媒观察》第12期刊文,基于政治传播的理论视角,总结提炼三次主要思想解放运动中《新华日报》(1978―1998)的新闻实践与经验启示,为新时代更好发挥党报作用,助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
2023.12.28 15:48:00
-
的改革,下大力气重组资源、整合人员、建设平台、提升技术等,其主要不足在于未能将信息接受者、消费者视为媒介制度的实践主体。
由制度理论视角观察,制约媒体深度融合实践的,正是传媒工具论的思维惯性。因此,及时适应社交网络的传播格局,应对媒体智能化快速发展形势下新闻采集、生...
2023.12.21 10:37:00
-
茹从媒介人类学视角对村落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王蕾聚焦“数字奶爸”的短视频考察了“新父亲”的媒介形象;吴志远从情感想象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剖析了数字怀旧这一社会现象。《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第二场...
2023.12.09 1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