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媒介场域中的审美、情绪、意识、态度、情感、意念等非理性的“直觉数据”在自由形塑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甚或政治、军事、气象等领域的知识生产及其技术发展,而不需要规训社会中的强制控制。
直觉样态、流程与特征就社会性而言,虚拟媒介的社会形...
2023.05.04 15:04:00
-
人与技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生成、转化的结果。通过人和社会不间断的媒介化,技术、社会的流变形成了某种复杂的连续性,其背后甚或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权力关系变化。但要注意的是,“媒介考古学”对“媒介”的定义不能过于零散,不然便会沦为对主流历史的边角补充。
结语
...
2023.03.08 18:06:00
-
亭绿植,与钟情的好书,来一场随心所欲的邂逅,那又是何等美事。阅读,不再有束缚于座位的边界感,靠着自然投射的光线读书、看报、学习,甚或是看人,看物,看天空,所有的喧嚣都隔绝在了外面。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2019年,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跟着书本读南京,用脚步去丈...
2022.12.27 17:38:00
-
现,从事新闻史研究,总结的是规律,但最终都是价值观的传递。你在进行历史细节研究的时候,可能会从最初的逻辑认知转向最后的价值观深化甚或重塑,这时你会觉得历史研究真的是一门学问,体现了你的价值观和你的做人,我们讲道德文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觉得一个对历史研究非常...
2022.11.08 11:12:00
-
加之功利主义取向以及报道者个人价值观、情感偏好等原因,影响到公众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引起他们对法律条例、司法裁判的误解,甚或导致不理性行为的发生。有时媒体自身也会因语言运用不当而招惹麻烦或官司。
(三)语言冲突与媒体的责任
在媒体与公众舆论中,法律话语...
2022.09.06 15:23:00
-
在现实物理空间的生存时空则遭受相应挤压,人类对于元宇宙虚拟时空的生存法则(包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的感知适应甚或会超越其现实物理世界。人类开发元宇宙并接受元宇宙虚拟时空生存规则的改造,如果以温纳的技术“反向适应”概念作为类比,这就是一种时空...
2022.07.28 10:22:00
-
联网(IoT)加持,由虚拟沉浸、分身认知、加密经济召唤的生活梦想。
一种部落式觉醒、去中心化自组织的数字交往,一种虚拟-现实相混合、甚或相平行的MDSs生存模式,将召唤新一代前行。未来生存的人性逻辑,很像是许巍所写的《执着》:“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无...
2022.02.24 09:00:00
-
与此同时,土味视频中又有一种弘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比如在土味视频中异常流行的“我要做渣女”,其含义即是凸显女性理直气壮追求感情甚或是性平等的诉求。这在老一代农民工的身上难以看到。
网络信息的流动性对道德撕裂有一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会使其原有的乡土道德遭...
2021.11.18 08:54:00
-
打破隔阂,避免冲突,实现交流与融通。您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具有个性特色的学术观点,即在交通发达、传播迅速、东西方文化思想相逢甚或交融之际,我们依然应该“向古人请教”。因为“资讯往来仅属浮面,若无深层的智慧,终难提供终极洞见”。您这里提到的“中国智慧”,对今...
2021.09.14 08:56:00
-
的情感与欲望,以模式化的方式去处置思维,一切个体感受都为生产目的服务。
任何机构制度若“潜在地强迫主体假装表现出某些特定的感受,甚或强迫主体全心服膺这些感受,都会促使主体倾向于发展出自我物化的态度”。因此,不管是像“蜀中桃子姐”一样构建出完美和睦的农村家庭,还是...
2021.08.10 0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