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承包费,实现农户和集体双增收。同时,对农贸市场进行亮化,并盘活原供销社闲置房屋,激发内生动力。
发挥集体智慧,明晰发展路径。穷则思变,困则谋通。针对社区土地资源不多,利用土地流转增加收入空间不大的现状,社区干部发挥集体智慧,另辟蹊径,积极探索集体投资领办农业发展...
2024.01.20 15:50:00
-
发展大潮中,上塘人一度“掉队”了。到2008年,上塘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572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垫湖村成为省定的经济薄弱村。
穷则思变。垫湖村干部多次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从2012年开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种粮大户流转了土地后,重新调整了...
2023.11.02 06:50:00
-
喝口老酒享清闲”,这种小富即安的观念,羁绊住了下吴人前进的步履。
而原本每年要向下吴村借三四万公斤粮食才能填饱肚子的洑家村,“穷则思变”,村党支部一班人舍小家顾大家,并在制度上进行了创新,请来专家开发温泉资源,采用股份制改造荒山秃岭,原本汩汩漫涌的温泉靠养殖淌出了...
2023.07.25 06:55:00
-
置独特,穿越境内的有两条古老河流“通江达海”,其中,朱沥沟直通长江,蟒蛇河可达黄海。
据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孙高升介绍,早在1975年,穷则思变的泾口人,仅靠两条破旧小渔船,成立秦南打捞队,顺着朱沥沟南下,先到长江,进而到上海的黄浦江打拼。起初,他们依靠“浪里白条”本领,干...
2023.02.19 10:22:00
-
发展壮大蔬菜产业贯穿始终。
从“土里刨食”到“特色生金”
在种植蔬菜前,跃进村村民靠着几亩田,种些玉米小麦,日子过得“苦哈哈”。
穷则思变,上世纪70年代,村民杜庆锋开始在房前屋后种些芹菜、辣椒。看到杜庆锋种菜带来效益,村民也开始效仿。
1982年,村里人开始尝试在自留地里...
2022.02.06 08:59:00
-
农业合作社,集体闯市场。”石庄村党总支书记夏逢章说。
“石庄村以前可不是这样。”夏逢章告诉记者,村里过去主要种粮,村民比较贫困。穷则思变,2006年起,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们开始到山东寿光取经,还是依靠土地资源,但改种设施大棚蔬菜,有了飞跃式的收入增长,贫困开始远...
2021.04.28 09:12:00
-
桃农正忙着给桃树施肥。再过两个多月,又大又甜的水蜜桃将陆续上市,桃农们又将迎来丰收的时刻。
2016年,郝湖村被定为省级经济薄弱村。穷则思变,郝湖村将目光聚焦到临近的小青山林场的水蜜桃产业上,他们通过将农民土地经营权和贫困户精准扶贫资金量化入股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水蜜桃...
2020.04.20 09:59:00
-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习惯于贫瘠的土地,种植传统作物只能“靠天收”。
“真的就找不到一条适合老范村致富的路子了吗?”
穷则思变,作为老范村的党员干部,他们一直在尝试探寻一条“拔穷根”的方法,但始终收获甚微。因此,这件事成为村干部长期以来的心结。脱贫是摆在...
2019.10.29 10:26:00
-
读书不多,贫穷、疾病和不期而遇的磨难,没压垮这个家庭,反而激发并加速了孩子学会独立、感恩和奋斗。他们相继考上心仪学府,她和丈夫穷则思变,现在有声有色经营着一家现代化生态农场,他们与孩子们遥相鼓励,共同成长。
(中)为王峻法官
王峻的“好故事”“好声音”也感...
2018.08.14 15:19:00
-
但凡农民遇上种植麻烦都找他。不过,47年前,乐绍琪还只是个连高中都没能念上的“三光”农民。所谓“三光”,即没粮、没草、没钱。都说穷则思变,那时的乐绍琪只要一闲下来,就读书看报,因为他觉得靠传统农业翻不了身。没过几年,乐绍琪的机会来了。
“有一次,集体的猪饲料不...
2018.03.07 15: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