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展厅,从一件件文物中听取千年之前的“子城之声”。
旧貌换新颜的金城新村,成了一个时间的“活态容器”,而自2年前启动的《苏州全书》编纂工程,至今已出版图书100册,成为装载历史,传承文明的“苏式基因库”。事实上,金城新村地块本就是苏州五卅路子城片区保护更新的先行启动...
2024.07.07 09:49:00
-
餐饮首店经济和支持餐饮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完善产业布局。
传承传播也很重要,苏州将推进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建立苏州传统饮食名录,编纂苏州美食菜谱,扩大宣传,加以推广。加强饮食文化研究传播,完成《苏州饮食志》编纂。鼓励行业协会、专业院校设立苏州饮食文化研究机构,加...
2024.05.27 08:45:00
-
门指导支持下,对辖区的街巷老宅、古籍善本、诗词饮食进行系统化数字化归集整理,开展“百人百事”“百景百事”“百典百事”“百谚百事”编纂工程。同时,平江街道高擎古城保护大旗,在古城“天地人、水木园、城街坊”中,将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产业纳入古城保护系统,在每个...
2024.03.05 11:26:00
-
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除专门建设“锦溪宣卷艺术馆”外,还连续多年举办江浙沪宣卷交流演出活动,促进长三角地区宣卷文化交流发展,并以“锦溪宣卷艺术馆”为阵地,开展宣卷小剧场演出,编纂《锦溪宣卷》专集,成立少儿宣卷班,让更多人在悠长的曲韵中感受宣卷文化的魅力。
...
2024.02.23 10:59:00
-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更好传承农耕文化,奋力推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
会议听取了《苏州全书》编纂工程实施进展情况。会议指出,《苏州全书》编纂是全市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要坚持久久为功,整合资源力量,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宣传...
2024.02.06 15:35:00
-
化利用,兼顾价值传承与功能再生,保护与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实现以用促保,吸引优质资源集聚。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白皮书、蓝皮书编纂发行。
示范项目“先行先试”。全国首创的“古城细胞解剖工程”进展顺利,为古城保护甄别保护对象与保护要素,为古城保护与更新提供可靠...
2024.01.11 10:50:00
-
山水形胜、园林古迹,也有非遗技艺、文化故事,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性城市。今年以来,苏州稳步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苏州全书》编纂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24种32册图书正式出版发行;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研究工程”,出版《江南文化概论》《苏州刻书史》等研究专著;成...
2023.12.15 10:52:00
-
4种32册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书香苏州馆,并对外进行销售。苏州自古以来著述宏富,文化典籍源远流长。2022年7月,苏州市启动《苏州全书》编纂工程,计划用二十年时间,对苏州地方文献资料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整理,编纂出版《苏州全书》系列图书不少于一千册,总文字量两亿字以上,至...
2023.12.11 13:26:00
-
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数代人丰富的记忆与情感。近日,江苏省民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公布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出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57个,其中路、街、巷(里、弄、坊)地名93...
2023.11.16 13:59:00
-
化概论》等书作,推出了运河文化研究和普及的一系列成果。其中,《苏州运河史》系国内首部区域性运河史专著,由10多位专家学者耗时两年多编纂而成,全书近80万字,详述苏州运河之古今。而从2020年起,苏州连续举办了三届“苏州最江南”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各界专家围绕“苏州最江南...
2023.09.21 14: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