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果自3月31日24时起将在苏州落地执行,41种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本次集采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以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
2024.03.29 11:17:00
-
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物后再饮酒,会对人的肝脏产生巨大毒性,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衰竭。再比如布洛芬,它对于胃肠道黏膜有比较强的刺激作用,酒精会减慢布洛芬的代谢,轻者导致胃部不适、胃痛等症状,重者导致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最后是抗过敏药,比如苯...
2022.12.18 07:41:00
-
近期,苏州持续高温,引发一系列“夏季病”。昨天,记者从苏州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门急诊患者明显增多,主要包括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温导致的中暑、意外伤害等。
消化内科门诊排长队
腹泻患者持续增多
“医生,我腹泻3天了,吃了止泻药也不管用。”昨天上午,40岁的高先...
2022.07.13 10:12:00
-
毒蕈有10多种,包括红网牛肝、毒红菇、光盖伞属、假黑伞属、细网牛肝等。
胃肠毒素可引起胃肠炎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有腹部绞痛、频繁水样腹泻,有时带血。患者可因失水、电解质紊乱、谵妄、昏迷、休克致死。致严重胃肠炎的毒蕈有小毒蝇...
2022.07.11 10:39:00
-
温逐渐升高,但早晚气温仍较低,市民要注意增加衣被;中午气温高也不可贪凉,猛吹空调,以防受凉感冒。立夏后,各种细菌也迅速繁殖,在高温及细菌的双重作用下,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手足口病、皮肤病等疾病高发,要引起重视,有不适及时就医。记者 李静 通讯员 蒋丹
...
2022.05.06 12:42:00
-
家提醒,入秋后,最低气温“1”字头会成为常态,最高气温也多不超过20℃。“秋冻”不适合所有人群,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以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骨关节等疾病患者不宜“秋冻”,健康人群“秋冻”也要适度。此外,秋天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本报记者 邵群
...
2021.10.18 10:29:00
-
患病后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照顾老人和婴幼儿;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4.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预防重症发生。
同学们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措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2021.09.01 15:11:00
-
摸引起的传染。三是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不聚集。四是作为次密接人群,或者是到过有病例出现过的公共场所的市民,出现轻微的咽痛、乏力、胃肠道症状,或是嗅觉味觉障碍等症状的时候,应该主动就医。
集中全国顶尖专家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已经集中了最强的医疗救治力量救治病人。...
2021.07.28 18:11:00
-
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
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
2021.04.02 17:05:00
-
不良反应可能有哪些?
“一般来说可能会有发热,或全身的疲乏。还有的人接种部位可能有一些局部的红肿或者是硬结。个别人群可能会有一个胃肠道的反应。”
9.出现不良反应后应该怎么办?
“一过性的反应很快会消退。出现这些反应后首先可以居家自己观察;确实反应较重的,则需要去医院...
2021.03.26 1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