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45条,用时0.138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和海洋区域。 第三条 国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自然生态空间纳入国家公园,实行严格保护。 第四条 国家公园建设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2025.09.24 09:39:00
  2. 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盐城的该项目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江苏首项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践...
    2024.10.31 08:40:00
  3. 中国江苏网10月30日盐城讯 10月25日,几名护线爱鸟志愿者来到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向景区游客宣传候鸟保护知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并组织开展观鸟培训活动。 当前正是秋季迁徙的高峰期,大量候鸟飞抵条子泥湿地,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志愿者与当地摄影家协会、观...
    2024.10.30 12:40:00
  4. 麋鹿在“红地毯”上恣意奔跑。 盐城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孕育了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不仅是万物共生、万鸟翔集的湿地之城,更是人们惬意栖居的诗意家园。 76.96万公顷湿地,成就了盐城“独一...
    2024.10.29 10:36:00
  5. 碱蓬、芦苇等本土物种的生长空间,负面效应越来越大。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2020年8月到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进行调查研究。“我刚来时互花米草不是特别多,但到2022年已经完全铺开,跟大草原一样。”杨洪燕说,滩涂减少会影响迁徙...
    2024.10.29 07:45:00
  6. 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了以江苏为中心的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今年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会场活动上,我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主题游径中,就包括“‘新四军东进北上’文物主题游径”。该游径串联起分布在江苏各地的新...
    2024.10.17 06:39:00
  7. 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以及文化走出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江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举例说,比如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方面,江苏领先全国,在世界上也有相...
    2024.10.07 06:43:00
  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昆曲艺术作为中国古老戏曲文化的瑰宝,一代又一代的昆曲人坚守创新,在传承中展现昆曲艺术的魅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拥抱时代中不断绽放华彩。 昆曲,起源于元朝,距...
    2024.10.05 18:22:00
  9. 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淮安白马湖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的世界自然遗产。 金秋时节,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天一色,成群东方白鹳、白鹭等正在湿地里觅食、休憩。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
    2024.10.01 06:45:00
  10. 合治理,全力守护一方碧水、建设幸福河湖。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会议指出,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
    2024.10.01 06:4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