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溱湖湿地层林尽染,芦苇摇曳间水声潺潺。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代码:601628.SH,2628.HK)江苏省分公司2025年“十载同行 健赴未来 700健行”卓越领航系列活动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启幕,一百余名健走爱好者、中国人寿客户及...
2025.10.30 15:54:00
-
护长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沿江两岸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沿江岸线变为亲近自然的生态廊道、休闲步道,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水中嬉戏的江豚成为常见景象。还江于民、与江共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长江大保护是一项...
2025.10.29 14:42:00
-
不久的苏轼当众立誓,与全城共存亡:“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他紧急增调兵卒,率领众人冒着日夜不止的大雨修筑堤坝。他在城墙上搭建了芦苇庵子,日夜巡视,以堤为家,过私宅而不入。史载:“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最终,据城坚守70余日,洪水终于消...
2025.09.18 10:52:00
-
创新团建形式,浸润红色精神为增强团队凝聚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幼儿园组织教职工赴沙家浜开展团建活动。教师们沉浸式观看实景剧《芦苇烽火》,在震撼场景中感悟军民同心、奋勇抗敌的革命精神;漫步横泾老街,用镜头记录历史印记,在古朴风貌中追寻红色记忆;午后徜徉自然,...
2025.09.15 16:11:00
-
引进互花米草种子,是为了改良盐碱地、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安树青说,互花米草在我国没有天敌,挤占了碱蓬、芦苇等本土物种的生长空间,负面效应越来越大。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杨洪燕,2020年8月到世界自然遗产地...
2024.10.29 07:45:00
-
秋十月,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金色稻浪随风起伏,田埂边各色菊花争相斗艳,煞是好看。沿着花带向前,可以看到一片稻田湿地,这里芦苇、茭白、芡实、睡莲等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堤岸景观花草环绕。
省农科院研究员盛婧说,这是利用稻田中央闲置的小型芦苇塘改造的“生态岛”,...
2024.10.27 06:48:00
-
病源”;保留湿地原生植被、重塑微地形、建立生态缓冲区,为湖区畅通“经脉”、调理“气色”。
如今步入宋剑湖生态湿地公园,水波荡漾、芦苇森森、鹭鸟翔集,转角见景。作为常州四大湖泊之一,最近宋剑湖有了一张“特别名片”——常州市首家“三法衔接”生态保护基地。
记者从常州...
2024.10.17 09:32:00
-
水养殖尾水已变身‘水资源’。”17550亩的高涂围海养殖区域里,脊尾白虾、梭子蟹等的养殖尾水最终排放到排水河道里,近10公里河道种植有芦苇,可让养殖尾水沉淀净化。
大食物观关乎农业未来。落实大食物观,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问题,还要赋能产业、资源、技术,通过技术催生新产业...
2024.09.11 06:59:00
-
还湖和进行生态修复。
“如果入水口水质差,怎么治都是白费。围网拆除后,先是修复主要入湖河道,把山阳河、草泽河里的淤泥清掉,再种上芦苇、菖蒲、菹草等水生植物,缓冲过滤入湖来水。湖区里有鱼粪、淤泥,常年堆积水质会变差,于是把淤泥挖出来,同时破开塘埂,让水流通,再补种...
2024.08.16 06:53:00
-
2022年,兰亭荡、广洋湖退圩还湖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区域生态修复建设按下“快进键”。
“堤坝是由拆出的圩土搭建而成;湖荡里的芦苇、蒲草等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对于湿地保护修复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种类动物在湖区安家,促进了水体水质改善和生态平衡。”冯爱国说。
通过生...
2024.08.05 06: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