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6条,用时0.05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亩产可达1吨以上,甜度也可以达到10度以上。”高敏介绍,今年,南京涵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董彩霞教授合作,利用假单胞菌新菌株CD1及其生长促进剂和应用专利,将园区残次果化解成有机肥,改良土壤,建立高效设施优质果蔬基地50亩,进一步提高了果蔬的品质和产量。 与此...
    2024.10.11 13:23:00
  2. 国家做什么贡献?”这是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黄和教授经常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面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生产菌株“隐甲藻”长期依赖进口的痛点,黄和坚持自主创新,率先开展新藻种DHA油脂制备和产业化研究。他带领学生日夜攻关,助力我国DHA产品的品质、...
    2024.09.09 06:39:00
  3. 益生菌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CCFM8610等30余株具有缓解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的菌株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项。 院地、院企合力追“新”,湖湾院所经济稳步增长。近年来,山水东路科创谷各类大院大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超...
    2024.08.16 06:45:00
  4. 值。 为了更好地将科研成果造福农民,沈其荣院士团队经过15年潜心研发,创新了木霉固体菌种大规模、低成本发酵技术工艺,攻克了影响木霉菌株NUAU4742固体产孢的关键因子,与来源丰富的秸秆类堆肥进行配伍,创制出多款能投入产业化的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料产品,与芽孢杆菌类相关产品比...
    2024.08.06 06:47:00
  5. 领域新成果。 来自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研发的哈茨木霉菌NJAU4742靶向根系调控技术,是从沈其荣院士团队菌种库资源中挑选出优质木霉菌株,重构土壤健康微生物区系、高效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已在水稻、西瓜、香蕉、大蒜、茶叶等作物上大规模应用。河蟹智能...
    2024.05.21 06:45:00
  6. 膜的分子机制,对于空间站微生物污染防控策略的优化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此次在轨科研任务中,刘伟杰团队构建的系列基因工程菌株搭载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生物被膜培养芯片载荷,于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轨期间,刘伟杰在北...
    2024.05.04 09:20:00
  7. 列有序。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相继破土而出,撑起了许许多多褐色的“小油伞”,鲜嫩肥厚。放眼望去,长达数十米的菌床上一丛丛形如羊肚的菌株丰盈饱满,长势喜人。工人们一手提着小桶,一手握着小刀,正动作娴熟地忙着切割、装筐、上车,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丰收...
    2024.04.01 11:13:00
  8. 口重点项目。 凭借领先的技术手段,佰澳达生物获得国内众多大厂的青睐,为国内知名企业量身打造了适合其产品线的独特菌种。“目前我们的菌株库里2000多株菌,商业化的菌株有40多株。”张菻钧说,“我们的菌追求的是高活性、高稳定性。例如我们的植物乳杆菌,两年之内还能达到百分之...
    2024.03.14 06:44:00
  9. 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不仅帮助当地4000亩水稻实现15%的增收,同时由于价格低于进口产品三分之二,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而对另一款菌株的开发利用,可以把家禽牲畜的粪便通过发酵转化成为生物有机肥。 华怀峰向记者展示,这种是牛粪发酵完后挤压的“种植砖”,这一块大概3...
    2024.02.10 17:18:00
  10. 额。” 深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为了推出这款新产品,佰澳达花了2年时间,投入高达上千万元。在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不断改进菌株培育技术,并定制了一批个性化生产设备,成功解决了该菌株大规模培养和制备工艺难以实现的技术难题。 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立命之本,佰澳...
    2023.12.07 1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