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8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范理论,为国际传播提供正当性基础。具体而言,或可通过历史视角下的规范传统打捞、立足经验现实的媒介角色剖析,以及面向技术变革的研究视阈拓展,实现对西方学术霸权的超越,以及对国际传播秩序的重塑。 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我国长期面临着国际话语权与国家综合实力不相匹配...
    2024.10.10 11:24:00
  2. 5期刊文,发现尽管有关不确定性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缺乏考察事件后长时段内公众认知不确定性的发展与风险衍化,更缺乏把“风险可见性”的视阈纳入到风险文化的研究当中。本文以实地田野调研的方法,深入距今已过10余年的风险事件的事发地进行回顾式调研。研究发现,事件虽已过10余年...
    2024.06.11 15:17:00
  3. 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成式AI的运用,以何种治理理念协调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社会伦理之间的一致性,是未来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传播视阈下作为技术伦理的负责任创新的内涵 负责任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又称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
    2024.01.09 10:39:00
  4. “全球与本土”想象 (一)发掘“附近” 相比来自“全球北方”的BBC、CNN等国际主流媒体,南方媒体更重视地方视角,基于本土语境,进行视阈选择与内容生产,力图重建全球与本土之间的想象与互动关系。菲律宾《商报》在有关新冠疫情的报道中聚焦于本国的疫情动态与疫苗供应。阿富...
    2023.10.12 10:52:00
  5. 与方式的演变。基于上述研究思路,通过对10年来环境传播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该时期的环境传播研究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一、风险视阈与国家形象:环境传播的起锚点(2012年―2013年) 2012年―2013年是环境传播研究的起步期,这一时期的环境传播研究引入了风险社会视角,关...
    2023.04.13 10:53:00
  6. 西方中心主义等),传播学本土化研究(传播考古、返本开新、传播学等)等五个核心研究领域。 (一)对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的研究从“四个视阈”展开 作为历史学和传播学融合视阈,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在探索古代政治传播的同时,通过考证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媒介隐喻发展历史学视...
    2023.02.09 18:11:00
  7.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也传递了街巷所特有的生活气息。”长期关注苏州发展的传播学博士生陈亦可告诉记者,在城市传播的视阈下,城市作为媒介,同时敞开了作为真实的空间与隐喻的空间,城市及其物质体系释放出让特定生活世界成为可能的时空场景。以十全街为例,古...
    2022.12.16 11:09:00
  8. 想象力、才学” 这四个方面的培养,倡导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 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英语研训员李英老师以《“大观念”视阈下的课内外整合策略》为题,分享了课内外资源整合的方法与策略。她以小学阶段教学为例,结合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提出了学科内部...
    2022.10.31 16:11:00
  9. 题为:家庭事国家史民族志:《人世间》的审美意蕴建构。此为节选,注释、图表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本文为2020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融媒体视阈下传媒艺术编导与制作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陈琰,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艺术传播学博士 ...
    2022.04.07 12:55:00
  10. 这就迫使这一学科必须要兼具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多样化思维。这一‘新文科’的属性,令认知传播学诞生伊始就具有了兼容并包、多元跨度的学科视阈。”实际上,认知传播学的发凡是对新文科建设的一种自觉反映,它自始至终秉持了一种超学科的学术视野。这种“立于高处”的学术视野通过协...
    2022.01.25 16: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