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息壤,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东台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变生态高颜值为经济高价值。50年来,一代又一代林工辛勤付出,昔日贫瘠的沿海荒滩成为今天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总面积6.8万亩,共有652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超90%。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
2024.08.10 06:41:00
-
变迁史,是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缩影。这里浓缩了中国现代农村文化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兴到建的漫长发展历程。马庄村从一个贫瘠落后的苏北乡村,到如今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比翼齐飞。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调研时,参观了村民...
2024.07.11 15:36:00
-
人本色,一心扑在驻村工作上,真正沉下身子做实事、谋出路,也为大路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大路村曾是典型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因土地贫瘠受限,水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特色产业,村集体发展一度陷入僵局。
为乡村谋发展,产业是关键。佟星到村后,重新思考村里的现有资...
2024.05.16 09:10:00
-
烧盐高墩、188条小沟、36个柴塘,平整开挖成400多亩沟河配套的标准条田,创造出盐碱滩上长粮棉的种植奇迹。
土地及水系虽然成形,可土壤贫瘠依然难以种出粮食。为此,“铁姑娘”们配合老队长巴一恺搞了许多试验,先是广种耐碱去盐的苕子、豌豆来改良土壤,后又用河淤、秸秆还田去碱...
2024.04.26 15:33:00
-
路专用线,以海河联运、海铁联运为主攻方向,积极承接大宗商品转运分流业务……一个个蓝图正在滨海港推进实现,能源大港、产业大港的雄姿已经展现。
大潮奔涌不息,大堤静默无言。“每闻潮声思宋公”,让这片咸潮之地不再贫瘠,是向修筑宋公堤的无数先辈的最好致敬。(魏为 谷华)...
2024.02.19 17:07:00
-
新的活力。走进该镇的陈芳果木种植家庭农场,大片碧根果树已经完成采摘,一筐筐金褐色的碧根果圆润饱满。2013年,这里还是一片山石嶙峋的贫瘠荒山。农场负责人、盱眙润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司传虎从11年前开始种植碧根果,利用挖机破碎荒山底层石砾、扩大种植穴、大规模换土,...
2023.11.21 06:51:00
-
络舆情、微信群、公众号等监督管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将天山人具有“天山雪松”经风雪、耐风寒、抗缺氧、战贫瘠的品质,提炼为“天山雪松”精神,壮大主流声音,讲好天山故事。
筑牢红堡。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建成“一场三园”“党群...
2023.10.10 10:27:00
-
续生活在穷苦中,四处“求医问药”,最终找到“牛蒡”这一治疗“良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指导村民开始种植牛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贫瘠的沙土地,却是牛蒡种植的优势土壤,土地PH值为7,没有胶泥层,种植条件得天独厚。
然而,由于传统家庭模式的经营和人力种植方式,牛蒡种...
2023.10.07 22:33:00
-
葱郁林带,再到繁茂森林,从开渠挖沟治盐碱,到绿化造林种苗木,两万多个日夜,一代又一代林场人薪火相传,经过58年接续奋斗,把6.8万亩贫瘠的沿海荒滩变成一片林海,在黄海边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一座精神丰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集体,黄海森林公...
2023.09.22 06:38:00
-
让水更清;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让地更沃;建立减污降碳成效挂钩机制,让天更蓝。”宿迁市发改委副主任冯如张介绍,以“原有坡地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效益低”问题为例,宿迁一方面改良土壤9000亩,提升土地肥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坡地高低起伏,创造了全国独有、融...
2023.08.15 06: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