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祖、著名法师行满于唐元和年间所建。唐开成三年,日本第十三批遣唐使在如东国清寺登陆,在寺内停留了半个多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介绍,2017年至2018年,南京大学对国清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唐晚期和宋代的建筑遗迹以及遗物。其中最下层的三大殿建筑台基遗迹...
2024.07.01 06:56:00
-
东坡提梁壶’等与苏东坡有关的,都可以视为‘宜兴东坡遗产’。”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贺云翱认为。东坡买田之事,涉及史料最多。其中,蒋之奇帮助苏轼在宜兴买田安家,并托堂弟蒋公裕照管经营苏家在宜田产。“苏东坡的‘阳羡买田...
2023.12.05 10:10:00
-
的目的在于保存文明、追求安全,本质上反映了追求共存、祈愿和平的价值诉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
据悉,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同期召开。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
2023.11.06 06:57:00
-
次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长江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贺云翱,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专家、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浙江旅游科学研究...
2023.10.16 07:06:00
-
们开新局、谋新篇都有启发作用。
“长江流域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拥有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贺云翱在《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初探》主旨演讲中表示,从历史发展规律而言,“长江文化”既是长江区域历史发展的...
2023.09.15 07:11:00
-
种促进‘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
“博物馆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直接体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这些年来,考古学、文物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诸多成果。每年大量考古信息公布,大家能够很快在博物馆里...
2023.08.14 07:06:00
-
”之一陈琳也出生于此,但在历史上早已湮没无闻。这座城池到底有多大,为何消失,在考古史上始终是个谜。去年以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和他的考古团队对今扬州宝应县境内的古射阳城遗址进行了深入勘探,近日,第一阶段考古勘探结束,这座曾是古运河边的重要城市部分揭开了...
2023.04.28 07:06:00
-
目数据库建设等,逐步实现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数字与文化邂逅于苏州大地,必将为“江南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正如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所说,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化的基石,文化激发创造活力,数字催生新兴业态,数字化赋能迸发文化自信。
厚植数字经济沃土
打造国家文化数字...
2023.04.23 14:27:00
-
11月12日,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贺云翱教授领衔承担的《南京市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项目》通过验收,南京水文化遗产家底首次被摸清。
据了解,调查团队历时一年共调查各类水文化遗产1936项,占全省水文化遗产总数(8322项)的23.2%。其中,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1375项、文...
2022.11.16 09:05:00
-
造核心文化和旅游产品,让长江文化成为对外展示南京形象的窗口就显得至关重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对于长江南京段,首先要注重保护和提升,再者是联动传承,最后是融合弘扬。
接下来,南京旅游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串...
2022.09.02 0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