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综合改革和用水权改革,加强取用水管理,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
(三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
2025.02.25 09:46:00
-
和文化产品供给中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深化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统筹用好中央对地方文化领域转移支付资金,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倾斜,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二)支持党的...
2025.01.26 17:11:00
-
合理确定并适时提高相关拨款标准和投入水平,建立学生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预算内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优化完善教育领域相关转移支付。搭建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制。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完善非义务教育...
2025.01.26 17:01:00
-
1.25亿元,为太湖生态岛在生态环境保护、镇村公益事业建设、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生态补偿政策是苏州通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对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功能而使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的地区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能力的一项阳光政策...
2024.06.08 11:10:00
-
管理规定的实施意见,办理损害赔偿案件3767件。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出台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达省以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4亿元,省级下达水环境区域补偿资金3.89亿元。率先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2万多家排污单位实现监测监控省级联网。创新绿色金融...
2023.10.10 15:38:00
-
探索发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或业务。
(二)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
76.落实财税政策。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将常住人口作为转移支付分配重要因素,加大向经济薄弱地区、基层县区、重点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提升经济薄弱地区财政保障能力和基本...
2023.05.29 11:10:00
-
田、31.5万亩生态公益林、172个湿地村、50个水源地村、10.26万亩风景名胜区得到补偿。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建立对生态保护重点镇村财政转移支付的稳定机制。
完善生态补偿履职考核工作。建立完善包括市、区两级的湿地村、水源地村、公益林等补偿项目的生态保护责任考核制度。今年1月...
2023.03.22 10:15:00
-
分配是民生之源”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三要盯住公共服务这个基本。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深化“微幸福...
2023.01.05 11:04:00
-
界定不够清晰、财力测算口径较为复杂等问题凸显。新一轮改革坚持直面问题不回避,降次消元、化繁为简,对收支范围、收入基数、责任分担、转移支付、奖补机制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使权责配置更加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
级次补助,体现差异化。...
2022.12.04 06:49:00
-
保护补偿制度方面,持续实施《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适时开展生态补偿政策调整工作。探索创新生态产品补偿范围,建立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探索从项目补偿方式转向“天空地”一体化的综合性生态补偿方式,从以数量为主的补偿方式转向以提升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2022.09.13 1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