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情境中“控制真实”与生动的现实主义无缝对接,但其关于时间、动机、因果关系的序列存在于基于表面真实的机制中,是一种深层的控制。如鲍德里亚所言,从符号学表征视角来看,新闻报道不一定是真实的,它很像对真实的模拟。这里的模拟预设了编程代码所建构的“意识形态”,以便接...
2024.04.30 10:54:00
-
中提出,书写既能增强记忆也能取代记忆,因此既是良药,也是毒药(pharmakon)。这一观念为后来的本雅明、麦克卢汉、德里达、斯蒂格勒、鲍德里亚、彼得斯等学者所继承,成为媒介哲学中的共识。
今天,各种强大的人工智能复制技术集中涌现,普通用户可以仅通过文字(本身也是一种复...
2024.04.16 11:03:00
-
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而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关系变得飘忽不定。”
后现代思潮风云涌现,尤其是鲍德里亚笔下的拟像,为我们界定了认知后真相的仿真现实权限,后真相的认识论前提竟让人如此悲观。我们面对的真相,是经过媒体建构出来的仿真,...
2022.05.19 09:57:00
-
破气球游戏”滤镜通过气球爆破数量折射出用户的敏捷度,Instagram的“星球大战”角色匹配AR滤镜通过测试而赋予用户一种角色身份。正如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言:“一个图像与(其所代表的)现实之间的差异不再重要。这些图像取代了真实经验,对许多人来说,这些图像与真...
2022.01.06 14:03:00
-
民族、语言的限制,更易被受众认知和把握。而技术赋权之下,符号文本可以批量生产文化意义,迎合消费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符号消费需求。
鲍德里亚将当代生活视为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任何物品想要被人快速把握就必须成为符号或符号化的文本。表情包作为符号化文本的生产也体现了消费品...
2021.08.03 09:18:00
-
服饰、传统美食,趣缘群体人数最多、热度最高。形成这种态势的成因之一,是符号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关注文化商品形式,而非内容的心理状态。鲍德里亚在分析这种社会心理时曾指出,消费逻辑控制下的流行文化,“其中缺乏创造物的象征价值和内在象征关系:它完全是外在的”。因此,从非...
2021.04.12 08:35:00
-
播提供了平台,还能够使每一位用户在完成消费行为的过程中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架构中,通过虚拟世界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形成消费的次元壁。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过程中,人们更看重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即更追求商品所赋予人们的意义。因此,在兼顾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应关注...
2021.03.29 08:36:00
-
属愉快的一种文化形态。但实际上,微文化用肤浅的符号代替了深层次的叙事,催生了诸多极富挑战性的话题,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正如鲍德里亚(Jean Baudrellard)所言:“效果战胜了原因,即刻性战胜了深度的世界,外表和纯粹客观化战胜了欲望的深度。”
微传播容易滋生谣言
...
2020.11.18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