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大地多植一份绿,践行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时下每个人迈出的一小步,都是未来“中国之美”的一大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新征程上推动幸福持续向深递进延伸的必由之路。守护幸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尤需浓墨重彩书写。(古风)...
2023.11.17 10:05:00
-
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这是一个基本国情。灾害多发频发,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
2023.11.14 18:54:00
-
绿,“长郊草色绿无涯”的生态美景“超燃”。“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这十年来,无数可喜的变化出现在祖国山川,浙江安吉泛起的阵阵绿波、山西右玉吹起的清新微风、塞罕坝林场传来的声声鸟...
2022.05.21 14:06:00
-
虫为雏食”的活泼,“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又有了被你我当街遇见的可能。
古建筑不是孤立的存在,让它接通历史和现实,接通人和自然生灵,它才有蓬勃生命力。近年来,各地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北京正阳门的做法,新就新在,不仅注重保护古建筑,而且关注...
2022.05.25 09:28:00
-
工作中提出“去景区化”理念。从“景区化”到“去景区化”,理念的转换提醒广大城市建设和治理者,环境整治不能只图旅游开发等眼前利益,人和自然不是简单利用、开发关系,而是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关系,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才是更高境界。
保护环境是社会共识。“去景区化”...
2020.11.05 16:06:00
-
绿色原则’,而此前无论是1804年《法国民法典》、1900年《德国民法典》,还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一系列单行民事法律和民事基本法,人和自然都处于主体和客观、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改造者和被改造者之间的关系。”王轶说,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绿...
2020.06.06 22:02:00
-
:人和野生动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一起构成生命共同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从内心深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扰,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平共处,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现实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0.02.28 08:00:00
-
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的三才理论,科学准确地定位了农业生产中天地人的关系。由于不把人和自然看作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所以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发展进程中没有犯颠覆性错误。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血缘群体为基本生产单位的...
2019.05.15 09:00:00
-
区域的人工光进行限制,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古人讲求天人合一,所追求的就是与天地共鸣。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却也是当下城市发展的哲学基础。人...
2019.05.10 09:09:00
-
社会整体形象。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瑰宝,在庄子道法自然的理论上,董仲舒将其发展为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人和自然的本质的探索,阐述了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规律的理论不谋而合。如今,习近平新时代...
2017.12.01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