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凑出秋天独有的风景画,这便是时下火热的户外活动——“捡秋”。
根据百度百科,捡秋,原本指的是,在秋收之后,农民前往田间搜集遗落农作物这一活动。如今的“捡秋”多指在秋天时节,人们来到户外,拾捡树叶、花瓣、果实等自然元素,以此亲近自然、感知季节变迁,享受秋日浪漫、...
2024.11.07 18:26:00
-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下,丰收节成为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激活乡村经济的新引擎。丰收节期间,从手工农作物的展示到传统农具的体验,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走进农村,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特色美食,有效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各地以直...
2024.10.30 20:32:00
-
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早在清代,金石学家黄易为了保护武梁祠,让武翟山村民世代担负维护责任,允许村民在武梁祠院内种植农作物维持日常生活需求,足以见其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当时的学者、民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超前意识,为后世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典范。...
2024.11.04 14:31:00
-
勤练基本功,用勤劳和实干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壮丽画卷。
坚守初心使命,在务实笃行中“贴秋膘”。学习之于基层干部,如同肥料之于农作物,是成长与增产不可或缺的营养。基层干部需持续汲取知识养分,通过科学“施肥”,紧跟党中央步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基层工作实际,...
2024.10.29 13:40:00
-
三亚崖州湾边,垄纵沟横,良田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就坐落在这里。每年冬春,来自全国数百家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汇聚于此,从事农作物繁育工作,“南繁”由此得名。这里充足的光热像“加速器”:温带地区需要10年才能产出的育种成果,在南繁可能只要3年。一代代南繁科学家俯...
2024.10.30 10:54:00
-
烂场雨”,李文涛、袁小许、王雷3家科技示范户的小麦,亩产都有1000多斤,收购价每斤1.25元左右,较一般受灾小麦高约2毛钱。立足乡村,为农作物开药方,为农户解困惑,科技小院打通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的科技服务全过程,让“藏粮于技”成为现实。
一头连着学府,科技小院带动人才培养...
2024.10.25 14:13:00
-
种面积占比超 95%,真正实现了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在装备领域,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大马力拖拉机、采棉机等广泛应用,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北斗导航系统为农业机械装上 “千里...
2024.10.23 11:06:00
-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再向前进。
良种良技良法,保障秋粮丰收。今年秋粮的丰收,还得益于各地良种良技良法的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实现了主要农作物良种全覆盖,筛选出适合全省不同积温带的主导品种,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西省重点推广小型农机具,让山区耕作变得更加容易。河北省大...
2024.10.13 11:17:00
-
动人的秋日收获画卷,也为推进乡村振兴积蓄出了磅礴的动能。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以来,多地遭遇了异常干旱和洪涝灾害,直接影响了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例如,在华北平原,麦田因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南方地区受暴雨影响蔬菜水果的收成同样不容乐观。同时,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
2024.10.13 21:29:00
-
生产结合起来,往往能更好带动粮食的丰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我国农业现代化正在实现“加速跑”。高产品种、高效技术模式为农民做加法,绿色防控、机收减损给农民做减法,当...
2024.09.17 1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