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沉醉于眼前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古诗教我们如何感知美。
诚如叶嘉莹先生所表述:学习古典诗词,还不仅是学习一种学问、知识而已,重要的是要使青年人的心灵复活起来,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
2024.03.30 19:06:00
-
书时跟着诗词走遍神州大地,神往锦绣山河;读懂诗词典故,理解历史底蕴,身临其境时心中早已有座丰碑,雕刻着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认为“流传至今的每一首中国古典诗词,都带着它本身的生命力,只要有中国人,古典诗词就不会消亡。”
初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2023.07.21 18:36:00
-
的今天,信息技术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教育蓬勃发展,为学习者带来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在智慧高教平台上,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开设的《中华诗词之美》成为热门课程之一,上万人从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在江西南昌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学生借...
2023.04.04 09:40:00
-
典诗词美学在年轻人中日益受到欢迎,紫牛新闻上述报道就是诗词美学的流行一例。同时除了在屏幕上一度大火的《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叶嘉莹等知名学者讲解古诗词的内容十分受欢迎之外,近年来在众多网站、社交平台上,诗词美学主题也经常“霸屏”,流量和好评不断攀升。
诗词美...
2022.09.26 20:58:00
-
传统节日永恒的主题。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两岸之间有太多祝福和表达,直抵人心令人感动。
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词女神”叶嘉莹录下视频,给港澳台和海外朋友送出新春祝福;余光中挚友、台湾著名诗人方明朗诵《乡愁》,表达对祖国人文乡土的思念;两岸新闻学泰斗方汉...
2022.09.27 11:33:00
-
从毕业季以诗词寄托临别深情,到在社交平台上用诗词分享生活意趣,如今,古诗词在网络空间里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等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诗词“课堂”,吸引众多诗词爱好者“打卡”学习;浙江杭州的语文老师王杨军在课堂上拿出专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
2022.07.19 18:09:00
-
“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96岁的大陆著名学者方汉奇给台湾98岁的新闻学同行李瞻拜年,约定“相期以茶”;曾在台湾执教多年的大陆知名学者叶嘉莹录制视频向港澳台和海内外朋友发出新春祝福,感动无数网友;大陆昆曲表演艺术家俞玖林与台湾作家白先勇通过视频互致新春祝福,共话昆曲...
2022.02.15 16:30:00
-
很多喜爱古诗词的人都听过叶嘉莹的名字。这位“诗词的女儿”,一生读诗、释诗、写诗、讲诗,与诗歌结下不解情缘。最近,一部关于叶嘉莹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映,通过银幕光影,我们得以走近这位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去感受她跌宕起伏却写满诗意的一生。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2020.11.27 09:41:00
-
9月10日,南开大学颁发该校首届教育教学奖,叶嘉莹、顾沛获得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各获奖金100万元人民币。前不久,从教33年的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松华在没写过一篇“达标”论文的情况下,终于评上教授职称,引起广泛热议。近年来,类似重奖一线教师、改革职称评定方式...
2019.09.18 09:24:00
-
将当时出现的新内容、新事物摒弃于诗歌之外。杜甫诗中由胡商带入中原的海棕;岑参集中来自异域殊方的优钵罗花;黄遵宪笔下的火车、电灯;叶嘉莹笔下的照相机……当然,传统诗词境界、内容、词汇都形成了固有的风格,以新内容入诗可能造成不和谐的冲突感,这也对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
2019.06.11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