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工作者采用特殊的光学成像技术,并辅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良好的墨迹显影效果,成功识别简牍上的信息。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实证性认识,把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年代如何,自然环境如何,人...
2024.01.08 16:26:00
-
签,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一方面,这得益于考古与科技的更紧密结合。考古方舱、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等装备的亮相,碳十四测年、同位素分析等实验室考古技术的广泛应用,既助力考古不断取得新突破,也让考古发掘更有科技感,更加可感可知。
另一方面,这也与考古成果以更为...
2023.10.13 09:12:00
-
秦山核电是中国核电起步的地方,理应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上迈出新步伐、探求新成效。
近年来,秦山核电大力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在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核能供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诊断重大疾病有着重要作用的碳—14同位素,国内市场紧缺,严重依赖进口。着眼于此,我们果断启...
2023.02.07 08:59:00
-
楚文物的出处、追溯文明的起源、还原辉煌的历史,是考古学的特殊使命。如今,借助碳14测年技术,我们可以知道文物诞生于“何时”;借助铅同位素考古方法,我们能知道文物来自“何地”。科学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正在为考古研究打开更大的空间。
文物是可感知的历史,以文物为载体...
2021.11.23 08:49:00
-
人才都展现出非凡的创造能力,创造了许多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成果。比如,居里夫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并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钋和镭,赢得了全人类的尊重;匈牙利裔美国女科学家卡利蔻坚守40多年,发明了革命性的mRNA技术,为mRNA新冠疫苗...
2021.08.30 17:07:00
-
建设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生态。搭建转化平台,依托常熟理工学院推动实用型技术攻关转化,发挥国家级科技产业园作用,打造液晶所、金属所、同位素研究院和北大分子工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打造高端载体,“苏州·中国声谷”、漕河泾绿洲芯城、高铁数字新城等载体加速建设,不断推进产城...
2021.07.21 15:22:00
-
是怀揣着“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梦想,笃定“献身地质事业”的决心,近年来,地大人不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捷报频传,在青藏高原、同位素地球化学、生命演化、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收获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王成善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松科二井工程取得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
2019.11.11 0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