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经营受到影响、希望恢复原店招后,依然消极应对。
店铺招牌多为俚语、品牌名称、行业名词等,而汉语拼音表意功能相对较弱,加上汉字同音近音字词较多,大写拼音堆砌在店铺招牌上,只会增加阅读障碍,大大削弱招牌辨识度。若满大街都是这样的店招,会让人云里雾里,既会给商家经...
2023.10.11 11:28:00
-
言,法规修改调整达40余处。也因有了最大公约数,这部原创性法规赢得了“立得住、真管用”的赞誉。
没有争鸣就没有共鸣。如同乐器发出不同音调才能产生合声一样。由争鸣到共鸣需要时间,立法也会“慢”下来。这种“慢”不是慢慢吞吞,而是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公开讨论,以求谋定而...
2022.09.26 20:56:00
-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5000多年,成为人类历史上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只有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有助于夯实语言文字认同这一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往前迈进。
新中国...
2021.12.02 09:58:00
-
和现代生活融汇结合的清晰脉络。
包的是美好希望。传统的端午节的魅力,就在于恰如其分地释放和点燃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粽”“中”同音。明代时,人们用红枣作馅包粽子,谐音“早中”;将粽子做成笔的形状,寓意“必中”,参加科考的学子们考前吃几个这样的粽子,讨个吉利。传...
2021.06.11 14:01:00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一篇《爱莲说》隐喻在官场上要保有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淡泊的胸襟情怀,得到世代传诵与效仿。“莲”与“廉”同音,莲,因洁而尊,官,因廉而正。“莲,花之君子者也。”新时代年轻干部亦当怀有君子品性,植“莲”于心,爱“廉”于行,自觉做到“静、净...
2020.07.31 15:28:00
-
思应当引“疫”为戒
新冠肺炎疫情“祸起野味”,究其根本,源于我国传统民俗中广泛存在因“音似”求取吉利的表象化文化。如“鹿”与“禄”同音,“蝙蝠”与“遍福”谐音,因而被奉为“野味佳肴”备受追捧。诚然,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将野生动物视为“资源”加以利用,是历史的客观选择。但...
2020.03.06 22:18:00
-
察,但至少能看得出各地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但为了强化保护,让方言走进语文课堂,在笔者看来,恐怕是选错了场合。“书同文,语同音”历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的一大使命,就在于在诵读之间,教会孩子标准的沟通方式。而方言种类细碎繁多,“十里不同音”亦是平常,...
2019.09.18 16:59:00
-
吃粽子,有时候吃的不是味道,反倒是乐趣。好比一场甜粽子和咸粽子的持久争论,好玩很重要。 小小的粽子 包的是希望 “粽”“中”同音,自古而今粽子都承载了人们的美好祝福。明朝时,人们以红枣作馅,称为枣粽,谐音“早中”,将粽子做成笔的形状,寓意“必中”。 参加...
2019.06.08 19:03:00
-
变不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推翻原有的认知,磨灭读音背后的文化认同,这样做真的好吗?
其实,这次网传修订的很多都是多音字。一字不同音,对应的是表意的差异,就像骑读qí的时候,通常是表示跨坐的动词,而作为形容一人一马的量词或名词则读jì。就像“的地得”三个同音字的...
2019.02.21 12:36:00
-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自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深入人民群众的心中,而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当在重阳节之际...
2018.10.17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