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把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不断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才能让乡土文化绽放新光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乡土梦”。一盘老家菜、一首儿时曲、一幅田间画,都能触动心中最柔软之处。保护好、传承好优秀...
2024.08.15 16:13:00
-
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诗句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
2023.09.14 11:19:00
-
创新空间和发展平台,二者不仅互相契合,而且还能相互成就。
适时更新“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观念,尊重“青年有志赴山乡”的理想,扭转“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认知,成全“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情怀,让青年和乡村在双向奔赴中,碰撞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想火花,推动青年的“乡村+”和乡...
2023.07.28 09:24:00
-
的笑脸是共同的欢乐,不变的年俗在变化的时代中,恰恰是生活富裕的最好见证,是国家富强的最美图景。
有一种记忆,是道不尽的思乡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家,是过年的永恒主题。团聚,是春节年俗文化的核心。家与故乡,是拥有温馨记忆的港湾,无论是包饺子还是做年糕,自家...
2020.01.22 15:50:00
-
出历史舞台,成为春运路上的一段回忆,但无法改变的却是每个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急迫心情、与亲人团聚的热切期盼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有在外的游子都将这“归家的期盼”化作乡愁寄托在回乡的列车上,浓浓的乡愁让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春节...
2020.01.09 19:24:00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这两天,有网友发文质疑:不知道从何时起,一些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
2019.02.21 12:36:00
-
变错为对。语言要讲究传承性和稳定性,若因为“误读甚广”就把错误的读音“扶正”,让读惯了正确音的人情何以堪?
拿古诗词来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字音这么一改,不符合韵脚,古诗也就少了韵味。词可达意,音...
2019.02.20 08:57:00
-
“少小离家老大回”,在外无论漂泊多久,家乡才是真正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有的老人本想在生活多年的故土安度晚年,却离开故土来到城市,有的是为了照顾子女,更多的是为了照顾孙子孙女,成了“老漂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
2018.05.15 17:53:00
-
苏声音图书馆”在朋友圈热传。苏州话、南京话、徐州话……各路乡音此起彼伏,让人备感亲切。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不仅是张口说话的交流方式,更是蕴含浓郁乡愁的文化符号。但随着大面积人口迁移,地区语言环境越来越复杂,...
2017.05.27 16:29:00
-
乡音,历来都是最亲切的声音,也是公众对自己“来自何方”的一种寻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骚客表达了对乡音的特殊情愫,无论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陈述,还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的追叙,所表达的,都是对乡音的怀念。不然,何至于觉得自己的乡音变...
2017.05.27 1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