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先生一生都扑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正是他对技术的持续探索与创新,让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在他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还是试验田里的稻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需要无数农业技术工作者扎根于“沃野”、投身于农业,在持续的试验、摸索、实践中...
2023.10.27 19:39:00
-
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饮其流者怀其源”,弘扬劳动精神,就要...
2023.10.26 09:57:00
-
誓不还,在大风大浪中长一长精气神,在大局大势中亮一亮硬担当,在大战大考中练一练真本事,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无论是弥留之际坚持“飞船上天,勿忘相告”的潘仁瑾, “让五星红旗高扬在太空”的翟志刚,还是“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邓清明,无...
2022.12.05 11:07:00
-
誓不还,在大风大浪中长一长精气神,在大局大势中亮一亮硬担当,在大战大考中练一练真本事,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无论是弥留之际坚持“飞船上天,勿忘相告”的潘仁瑾, “让五星红旗高扬在太空”的翟志刚,还是“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邓清明,无...
2022.12.05 11:07:00
-
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创造无形的“脐带”,披星戴月,永不懈怠,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扛牢“拥抱宇宙”的青春担当。潘仁瑾在弥留之际,与丈夫有个约定,“飞船上天,勿忘相告”,而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航天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
2021.10.19 08:55:00
-
新天”,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焦裕禄以冲天干劲为治理和消除“兰考三害”、从根本上改变兰考面貌作出突出贡献。积劳成疾的他,于生命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发出“我死后,要把我葬在沙丘上,我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誓言。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决排除推进伟大事业过程中的...
2021.08.16 11:38:00
-
月,青岛。一位青年躺在病榻上,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这位青年并没有跟前来探视的同道讨论自己的病情,弥留之际,只留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这教授是李大钊,这青年是王尽美。两人...
2021.05.06 10:01:00
-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矢志不渝跟党走,真信真学真宣传真实践党的科学理论。在生命弥留之际,对前来看望他的学生,留下自己的遗言:“不忘初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许多好老师就像郑德荣一样,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经验传道授业,更是用自己的人格、身教...
2019.03.29 09:43:00
-
开山岛守岛英雄王继才;想起甘坐“冷板凳”、肯下“笨功夫”,一辈子只做研究火炸药一件事的八旬院士王泽山;想起把科研视为生活的全部、弥留之际仍叮嘱“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稍加琢磨便不难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日子观”。
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好...
2018.10.14 08:31:00
-
成就了党史研究领域的“常青树”;把“思考学术当成最好的止痛药”,手不离书,91岁依然抱病组织团队,在学生搀扶下到会,全程主持研讨;弥留之际,耄耋老人仍在病床上听完9千多字的论文,拔掉氧气管,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出修改意见。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用一辈子的坚守,书写了...
2018.07.01 1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