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7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回首2023年,从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到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从作出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到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立法的一大重点,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更加健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推动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
    2024.03.11 11:12:00
  2. 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填补立法空白,并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开展环境法典编纂的相关工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
    2021.11.27 09:56:00
  3. 化。今天,中国大地上涌现的鲜活实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蓬勃活力和优越性。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到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到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
    2021.08.25 08:45:00
  4. 最近,关于民法典“第一案”的新闻接连刷屏。在众多相关讨论中,一位此前参与过民法典编纂的专家,在朋友圈的点评引起记者的注意。 针对某地的民法典“第一案”,这位专家认为,法官分析案件时对民法典法条的引用不正确。他提醒“民法典不可以滥用,以免贻笑大方”。 在各地纷纷亮出...
    2021.01.13 17:25:00
  5. 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 对于其他领域法典化的示范意义。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编纂民法典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
    2020.12.31 10:38:00
  6. 是保障人民权益,“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让公平正义经得起围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特别是民法典编纂以来,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不仅解决了法制建设上具体实际问题,还有力推动形成了对法治本身...
    2020.11.26 13:28:00
  7. 法典的颁布,从立法文件上意味着从无到有的突破,从立法技艺上意味着从琐碎到系统的编织,从立法认知上意味着从分散到民族共识的升华。民法典编纂中的亮眼特点之一,是在分则中专门设置人格权编,具有创新性。对照来看,法国民法典对人格权的保护,是在侵权责任的规范中通过“权利”的...
    2020.08.05 08:48:00
  8. 对商事活动中融资和交易实践的关注与规范。此外,物权编对过去流质流押绝对禁止的放松,也显著体现了鼓励交易和契约自由的商法思维。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市场经济和商事活动法治需求的充分回应,商法理论和实务专家的深度参与,使得商法思维和商事法律规范在民法典中得到相...
    2020.07.08 09:21:00
  9. 编纂过程中敏锐捕捉到这一深刻的社会变迁,并在多个方面予以回应。也正因此,中国民法典被视为互联网时代的一部标志性民法典,将在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无纸化”“电子化”模式普及,在社会经济交往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此,民法典进行了...
    2020.07.01 09:23:00
  10. 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笔者认为,民法典编纂和审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彰显制度优势、坚持实践导向,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
    2020.06.06 20:26:00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