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建立机制,创新制度,探索模式,确保行稳致远。启动“捕转养”,一方面可以改善水体环境,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增加退捕渔民就业机会,实现生态、经济和民生统一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养殖无序、退捕渔民反捕,引发社会关注,造成公众不满。为此,应当通过机制的建立,制度的创...
2024.10.30 17:26:00
-
于创新经营理念,敢于走出“舒适圈”,培养新的增长点。更要巧做绿色“加减法”,以所蓄积“绿色动能”换长远发展的“续航”“加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久久为功更要在实施路径上“持初心”“用群力”。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4.10.30 11:36:00
-
感动。这种感动,是对那些被遗忘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重建代际沟通桥梁的深切期盼。
让我们从王雪雁和奶奶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时刻。在每一次善意的、温暖的“双向奔赴”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感受来自彼此的温暖。...
2024.10.16 18:47:00
-
积极推进盐碱地改良造林,提升生态品质,优化人居环境,精心营造万鸟翔集、林海苍莽、鹿鸣星野的原生态风貌,用心擦亮生态“金名片”,展现生态“高颜值”。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拓展治理“新路径”。绿色政绩观蕴含“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老百姓。始终把“绿色...
2024.10.18 09:47:00
-
偿协议,协议约定,监测断面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作为生态受益方,山东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2023年底,两地再次“续约”,将更加有力保障黄河流域水质稳步改善。
贺姗姗:协同合作,需要机制保障。机制到位,...
2024.10.16 21:36:00
-
银山的瓶颈制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倒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有利于推动形成以绿色为...
2024.10.09 14:08:00
-
陶瓷、玉器、漆器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物化载体”,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明基因、文化密码。把它们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就能更好展现生动、立体、有生命力的文化图景,让更多人拥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感知文脉赓续的深沉厚重。
(作者为本报陕西分社记者)
...
2024.10.11 18:17:00
-
地,当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治理,探索以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产业开发价值,将难以量化经济价值的生态优势得以具体化、市场化,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经济新机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正逐步迈向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持续向好的...
2024.09.22 12:08:00
-
“山海岭南”以沉浸式交互观影体验,展现别样韵致;“穿越湾区”聚焦城市景观,呈现湾区文化影像盛宴;“南国花园”结合科技与艺术,表现生命的多样性……前不久,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开放,一个个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尽显湾区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粤港澳大湾区人文资源丰...
2024.09.11 10:02:00
-
管理,防止人为破坏和过度开发,减少碳库损失。确保林草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健康与活力,碳汇功能持续增强,碳汇交易才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形成良性循环。
推进林草碳汇交易,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并发布了造林碳...
2024.09.04 1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