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6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见微知著的智者表现。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疾病“未起”之时不加以警惕,在刚“患病”之时也没有引起重视,一步步发展下去,不知不觉病入膏肓,悔不当初。祸患积于忽微,看似“没什么”的小问题,往往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未病经久不治,有可能会拖成大病。党员干部行“未病先防”...
    2023.10.17 09:45:00
  2. 批评同志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等错误做法,在“红脸出汗”中达到“排毒治病”的效果。脓包不挑破,就会养痈遗患;讳疾而忌医,难免病入膏肓。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学习看“出勤”而不讲效果的有没有?讨论发言不管质量,习惯念报纸、读文件,照本宣科走过场的多不多?只有从“严”...
    2019.11.21 16:26:00
  3. 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已违背了基本的事实,立场与态度的选择也就不可能正确。   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死亡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病入膏肓,医生会说,他想吃什么就给他吃点什么——这是最朴素、最不需要动脑子的抵抗死亡的方法。所谓“吃”,就是从外界摄取、获得;获得越多,...
    2019.05.17 09:02:00
  4. 一时侥幸,也是护得了浮华面子却守不住充实里子;就是惟妙惟肖,也是藏得了分阴寸晷却掩不住累月经年。最后的结局定如讳疾忌医一般,落入病入膏肓悔之晚矣的境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主动亮丑就是暴露问题、寻求改进、提升自我的密钥。齐威王能让群臣吏民...
    2019.04.19 08:49:00
  5. 华。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血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对“磨叽干部”患的病,要下决心、下功夫及时根治,否则会让患病之人“病入膏肓”,进而影响党风政风。要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监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遏制不正之风蔓延;要长抓不止,用强问责给各级领导干部上紧...
    2019.02.27 08:58:00
  6. 甚相同,但凉的根源却大抵相同——编剧的无力导致剧情的自我放飞,缺乏生活常识的细节失去了真实感,至于注水拖沓的叙事节奏,更像是已经病入膏肓的顽疾,无力根除。   要说光从剧集的卖相来看,《斗破苍穹》、《橙红年代》、《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三部都有着不低的期待值。...
    2018.10.08 13:28:00
  7. 路,既需借鉴和参考“它山之石”,亦需要我们自己“勤学笃行”,进行本土化创新。弄清事实,从源头上捣毁利益链条,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破除收视率造假之困,才可能对当前病入膏肓的收视率刮骨疗毒,重焕其“通用货币”的公信与生机。(作者刘燕南,系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主任)...
    2018.09.19 09:04:00
  8. 上真正的缺点,陶醉、麻痹在自我认知中,延误了“治病”的时间,错失了改正缺点的机会,让真正的缺点在“好缺点”的掩护下逃之夭夭,最后病入膏肓。近些年一些落马者感慨,倘若当初有人及时指出他们身上的缺点,有可能不至于愈演愈烈,这虽可能是他们的某种借口,却也引人思考。陈云同...
    2018.06.05 15:15:00
  9. 党员干部应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讳疾忌医,面对思想上的“病变”,要要尽早尽快治疗,切不可像蔡桓公一样,不把小病当回事,任其恶化,等到病入膏肓,再想救治就来不急了。   人吃五谷杂粮,必然会生病;思想经受各种诱惑环境,难免会蜕变滑坡。党员干部手握权柄,掌握着资源的分配、利...
    2017.11.23 08:38:00
  10. 蔡桓公”释放了极大的善意,是治病救人的好举措,也会让有病的“蔡桓公”们病在腠理、肌肤、肠胃之时,就能得到及时救治,避免久拖不愈、病入膏肓而回天乏术。   不过,再高明的医生,即使如扁鹊一样的一代神医,也无法包治百病。要追求满意的疗效,医生施治的过程中也必须得到患者的...
    2017.10.03 0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