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5条,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有MCN机构利用人工智能程序日产上千篇虚假新闻,导致大量不实信息在网上病毒式传播;某小说平台账号依靠AI“创作”,每日更新十几本电子书,行文却逻辑不通、辞藻空洞;医学论文因使用AI生成的虚假配图而被撤稿……当前,AI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
    2024.10.22 11:24:00
  2. “提升‘自媒体’发布信息可信度”,有关人士不妨好好琢磨。 不得不承认,许多时候,摆拍造假内容就是比真实内容更能吸引人,更容易引发病毒式传播,毕竟人家的剧本就是瞄准了公众情绪燃点设计的,真实发生的事则没有那么多“巧合”,难以精准、高密度地踩中公众情绪点。这也是许多“自媒...
    2024.04.25 17:36:00
  3. 矛盾大,彩礼赡养闹婚多。”此类刻意制造出的议题牢牢握住了“流量密码”,以矛盾冲突、恶搞猎奇、审丑卖惨等手段煽动社会情绪,进而引起病毒式传播,一如19世纪末西方新闻界遭遇的“黄色新闻潮”。 如今,这些“新黄色新闻”的炮制者,不断收割流量与注意力资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
    2024.04.14 20:04:00
  4. 出现碎金,吸引不少居民连夜前往淘金。 近段时间,一些博主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和流量,炮制多起经过“剧本式”包装的谣言,引发了“病毒式传播”。对于“剧本式谣言”,警方及时出手打击,很有必要。同时,广大网民也要学会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提高鉴别能力,认清这类谣言的本质,自...
    2023.09.08 18:54:00
  5. 生活的当下,一些有可能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谣言会大肆传播。互联网时代,一些经过剧本式包装的谣言一经发布,便可能引发“病毒式传播”,这一点从此次“淘金谣言”出现后不少人连夜从外地赶来便可窥见。 在网络散布谣言看似只是恶作剧、开玩笑,但其社会危害程度不容小觑...
    2023.09.05 09:39:00
  6. 近两月来,疫情在上海、吉林等多地散发,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信息严重过载,出现舆论的“流动性过剩”,泥沙俱下,夹带了很多谣言。谣言的病毒式传播是加速度的,产生的溢出效应和负面冲击极大,在舆论场上带节奏,对中央要求的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产生很大干扰,不利于万众一心打好抗疫...
    2022.04.28 09:32:00
  7. 对于不少老年人而言,出于“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或是出于本能的善意,以及“转一下也是为了你好”的考量,使得部分“问题短视频”得以病毒式传播。一些多次被证伪的谣言、问题视频,在改头换面之后,也往往能够“重出江湖”。 老人沉溺“问题短视频”,不能成无解“难题”。新媒体时代...
    2020.10.24 10:46:00
  8. ”的目的,其对社会的破坏,与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破坏是何其相似!这些网络谣言制造者蹭热度,就是为了让其谣言短期内爆发式增长和病毒式传播,让人难以找到谣言源头。这些谣言背后大多有网络推手:有的是新注册的微信小号和营销号,为了收割流量和“夹带私货”,文不惊人死不休;...
    2020.02.17 14:53:00
  9. 豪宅”到“北京协和医院感染者逃跑”,从“喝板蓝根和熏醋能预防新型肺炎”到“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各种谣言在社交媒体呈现病毒式传播趋势,让人不堪其扰。 社交媒体时代,谣言的裂变式传播让“三人成虎效应”更加明显。当一则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频繁出现在家庭微信群、同...
    2020.01.23 11:03:00
  10. 推送中,竟然连续发了3篇相关文章,而且篇篇“10万+”流量。一刹那间,笔者还认为这是媒体营销广告,同样的动图和视频,无以复加的关注,病毒式传播。不得不说,媒体的“强烈”关注再次成功收割了流量,但是,这样的关注真的有意义吗?   笔者不是反对媒体报道,而是反对没有意义的报...
    2019.06.05 0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