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得谣言传播甚为方便。因物理媒介的广泛互联,人们对疫情获取的信息量激增,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因为没有对等的信息鉴别能力,无法证实或证伪自己关注的信息,而凭借直觉捕获的信息,难辨真伪,容易引发心理恐慌,又进一步造成新的认知偏差。一则谣言从起飞到落地,不需要费多少周...
2022.04.28 09:32:00
-
出于“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或是出于本能的善意,以及“转一下也是为了你好”的考量,使得部分“问题短视频”得以病毒式传播。一些多次被证伪的谣言、问题视频,在改头换面之后,也往往能够“重出江湖”。
老人沉溺“问题短视频”,不能成无解“难题”。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新兴...
2020.10.24 10:46:00
-
理解。破除这种伪科学的忽悠,需要切实放下神童情结。
所谓“全脑开发”,其实是培训机构拉大旗作虎皮的忽悠伎俩。其忽悠依据就是早已被证伪的“左右脑分工说”,并声称“普通人的右脑使用率仅为3%到5%”。而其提供的培训课程,潜能开发、过目不忘、量子速读、闪电扫描、超级记忆、...
2020.08.18 09:33:00
-
果真的要加税,在当前的决策程序下,如此兹事体大的调整,不可能等到法律出炉才引起关注,落地前必然会有意见征集等重要环节。这一很容易证伪的消息,之所以在市场层面引发了广泛的误解,一方面在于,契税相关的法律条文本身有一定的专业性,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一些房...
2020.08.19 08:33:00
-
骗为目的的培训班,变换着方式、打着不同的幌子,以挑战科学常识的方式欺骗公众?
所谓“疗效”,终究只是“莫须有”的存在——难以证伪,更不可能证实。亦真亦假之中,给各类“大师”行骗提供了辗转腾挪的巨大空间。无论如何“解析生命密码”,“钥匙”始终掌握在“大师”手中...
2020.01.17 10:58:00
-
统,如果有机构、网站将名人的作品、演讲等收集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配置检索系统供网友查询、验证,岂不就是一个名人“名言”的证伪器。
网络汇聚了海量信息,给网友带来了便利,可信息太多、太杂亦增添了麻烦,要想从中辨识出真伪信息,还真是一个技术活。事实上,...
2019.05.08 09:01:00
-
片是什么样,将揭示什么,也许参与研究的科学家最清楚,但未必完全清楚。但不外乎几种结果。一是证实黑洞存在,但也是一种间接证明;二是证伪,黑洞不存在;三是不清楚,还将继续探索。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必然有其自身的重大意义。
黑洞的概念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科学家对宇宙的...
2019.04.11 09:02:00
-
没有、又有多少黑幕?对这一单方信源的消息,如果证实,那就要对涉事机构依规依法进行惩处,以解群众之不满,以正行业之风气。当然,如果证伪,群众的担心会自然消解。
各体检机构也要来一次内控机制大检查,因为有严格的检验流程不代表会一定执行到位,富有经验的体检人员也...
2018.12.06 09:57:00
-
难以了解并掌握事实或事件的全貌。换句话说,我们了解到的某些信息,可能只是这个专业中的某个孤岛,难以链接到关联的信息对其进行证实或证伪。就以此次被曝光的人体酸碱理论来说,人们尚且不知该如何将其归入知识和经验框架,更遑论对其进行验证。所以,不但很多公众信以为真,就...
2018.11.12 08:54:00
-
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都没有科学根据。退一万步说,即便理论能够自洽,还要根据实验科学的证实和证伪原则,以及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酸碱体质理论得不到科学和实践的检验。
如果具备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或者具...
2018.11.08 1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