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好群众诉权,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还要在优化司法服务上着力。实践中,有的当事人误以为只要提交立案材料,法院就应当立案,如果释明引导不到位,就容易引发误解。最高法督办的一起案件就是这种情况,因李某提交的立案材料不能明确被告身份,法院依法驳回立案申请,但案件承...
2024.01.23 10:53:00
-
和视频服务,用户想要获取更多的服务就必须在已经完成注册信息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这是典型的以网络服务换取用户人脸信息的行为。司法解释明文规定,除非人脸信息属于产品或服务必需之外,其他用人脸信息“换取”服务或产品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这种行为既违反了商业伦理,也违反...
2021.08.04 17:38:00
-
关键。如果男生像女生所说安装了监控,那么行为性质更加恶劣,侵权对象也不止一名女生,无法通过与一个家庭和解来了结此事。男生家长的解释明显有利于自家孩子,却又无法令人信服,很像在替孩子狡辩。
其次,家长回应的态度并不合适。公众的不满,很大程度上也与见识过许多类似的...
2021.02.10 08:51:00
-
权利?”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多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条例》等法规也早已深入人心,它们对于“禁烟”的解释明确而一致,可总结为“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都应是无烟的”。特别是在高铁及动车严格禁烟的对比下,普列允许吸烟的...
2020.12.04 17:29:00
-
份证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以外,行踪轨迹等也被纳入。而对于刑法相关规定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入罪的10种情形,其中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就属于“情节严重”,可以入罪...
2020.11.23 10:29:00
-
是挟“行业垄断”之威?毕竟,在运营成本和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与压力,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市场行为”就能解释明白的。更何况,市场规律无处不在,消费者天然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涨价虽有看似唾手可得的“显利”,却有彻底失去用户的“隐害”。(...
2020.05.14 08:56:00
-
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公共卫生事件是法律规定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最高法、最高检的司法解释明确指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
2020.02.07 09:21:00
-
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隐瞒他人早已归还部分款项的事实,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庭审时陈述前后矛盾,经法官释明仍一口咬定对方没还,结果被罚款3000元;合谋虚构债务120万元和厂房抵押,起诉至法院后申请调解,骗取厂房拍卖款……最后都因犯虚假诉讼罪...
2019.06.27 09:12:00
-
文理,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清晰的逻辑,合理运用说理技巧,增强判决的说理效果。概括来说就是,个案判决的释法说理,要阐明事理、释明法理、讲明情理、讲究文理。
判决是司法的最终产品,却不是司法的最终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在大力推进“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
2019.04.09 15:53:00
-
依法扣留一辆脱保私家车,而违法行为人颇为不满,对交警提出质疑,并拿出手机拍摄。此时,一位陶姓警官挺身而出,向叫嚷威胁的违法行为人释明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正告诉对方:“怕你,我这帽子就不要戴了,我这工作就不要干了。”
交警硬气执法的底气,来自程序公正及法言法...
2018.11.14 0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