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4条,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革命诗词的传承发展等,提炼江西诗词在人文、地理等意义上的标识性特征;也邀请当代诗人采风创作,走进九江、探访景德镇、漫步抚州,追慕陶渊明、汤显祖等诗人墨客的风华。采风活动还通过短视频、诗人唱和、现场文艺表演等形式,拉近与当地群众的距离,呈现大美江西的魅力,也扩大活...
    2024.10.25 14:19:00
  2. 因于传统。很多人认同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的观点,中国人喜欢种地,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归田思想”,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正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洪应明晚栖禅寂,有了《菜根谭》的百世流芳。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种地象征了一种有...
    2024.05.09 15:34:00
  3. 不少古人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示例。比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释然,皆是一种追逐诗意的坚韧。 “诗意”不是说一定要写诗、写文章,任何形式的记录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连接...
    2024.04.20 12:54:00
  4. 营有序的共享菜园让人向往,也要看到规模适度和因地制宜的必要性,循序渐进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营模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诗句描绘出美好的“田园梦”,却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着眼当下,对共享菜园倒也不必要求过高,美化环境、为生活增色、充分利用土地……将这...
    2024.04.11 18:07:00
  5. 层探索,“千万工程”凝聚起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开启了一场持续20年的美丽接力。漫步浙江乡村,只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成为现实。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广袤农村一定会更加宜居宜业,群众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2023.06.27 10:44:00
  6. 阔眼界和陶冶情操的必需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的沉浸式演出再现渔樵耕读的悠然自得,令泛舟溪上的游客仿若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洛阳将全城40个实景剧本游项目“串珠成链”,去二里头夏都遗址学考古知识、在隋唐洛阳城九洲池赏牡丹,游一座城就是一场...
    2023.06.14 09:14:00
  7. 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乡村生活综艺何以拥有如此魅力?这首先源于乡村生活本身的魅力。中国人对于乡村的感情尤为深厚。大约1600年前,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描述了武陵人寻芳桃林,意外发现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的故事。这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田园,也成为千...
    2023.04.06 09:38:00
  8. 每个人都能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希望里,在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恬淡中汲取营养,用古老诗句激活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建构精神沃野中的希望家园。 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
    2023.02.15 09:19:00
  9. 代鱼米之乡的现实图景正在铺展开来。 “苏”写新时代《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曲安居乐业的古代田园牧歌。而在新时代的农村,美有了全新的定义:看得见山水,留存风光秀丽的自然之美;看得见乡愁,呈现...
    2022.09.26 18:20:00
  10. 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在中国,耕读传家的传统深入人心、绵延不绝。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都体现了对读书的热爱。在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观古今于...
    2022.05.18 12:07:00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