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惯性一时难以改变,一些违法主体在尝到了甜头后,甘愿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执法过程中仍有模糊地带,比如不少用户难以读懂又长又复杂的隐私条款,给APP超限收集用户隐私留有可乘之机。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多方发力,最重要的便是依赖于法律体系的整体完善。当下,法律法规仍需细化...
2023.10.16 20:08:00
-
代,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是一项重要课题。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对一些应用软件不当设置的隐私条款缺乏甄别能力,容易暴露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敏感信息。一旦此类信息被非法利用,很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甚至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22.07.13 10:11:00
-
负担。这些包含大量法律术语和技术名词的条款,隐含着某些剥夺用户正当权益的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中央网信办曾于2017年对一些开发者的隐私条款进行评审,并公布了其中10家企业的隐私条款评审结果,发现隐私条款中隐含着不少对用户不利的内容。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8月至10月对10类...
2022.03.22 09:03:00
-
配地位的企业同样在“杀熟”。法律盲区之外的侵权谁来管、怎么管?再如,未经同意滥用他人信息无疑属于违法行为,但不少软件以云山雾罩的隐私条款推诿责任,且用户不选同意就不能使用。到头来,用户要么根本察觉不到被侵权,要么明知有隐患也不得不同意,这种“二选一”的困境怎么破解...
2021.03.19 09:34:00
-
是“最少够用”,什么是“正当必要”,存在一定模糊性,导致对信息收集者的实际约束力不足。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App虽然出具了隐私条款,但是文字过小过密、颜色过淡、模糊不清,让人“一揽子”打包同意,其实就有侵权之嫌;还有一些App,用户不交出个人信息就无法使用,实际...
2019.12.31 17:40:00
-
国法律大多是以用户的“知情—同意”为合法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一方面,很少有用户关注自己到底“同意”了什么,在手机应用跳出相关隐私条款后,匆匆拉到最后直接画钩是常态;另一方面,在一些场景下,“授权同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公共场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人脸影...
2019.11.20 10:11:00
-
价格实惠。
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然而,由于某些网购平台隐私条款要求,注册用户必须接受平台将与其交易相关必要信息提供给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并接受个性化信息展示、搜索及推送服务等,消费者不断接到促...
2019.11.07 10:21:00
-
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换脸APP里的隐私条款,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该适时介入,加大惩罚力度,让它付出代价,从而形成警示意义。...
2019.09.03 08:55:00
-
知情权等合法权益。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服务发展,网络技术霸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不仅有“浏览器主页劫持”、弹窗广告等问题,更有无隐私条款、强制授权采集信息、“全家桶”强制下载等现象。由于一些平台比较庞大,用户的选择权有限,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这就严重侵犯了网络用...
2019.06.27 09:19:00
-
根本原因是缺乏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拿流量劫持来说,尽管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判例,但对很多企业来说,它不是没有隐私条款,只是太过冗长,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同意。对此,不应该有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吗?倘若能依法依规地对他们进行严惩,个别互联网企业还会如此...
2019.05.15 0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