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秋深霜降之后,太早则叶犹未红,太晚则叶已凋落,大约须在农历十月间吧”(《天平山看枫》)。
据考证,天平山最早枫林属枫香树,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由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种植。范允临是著名书画家,曾在南京、云南等地任职,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万历三十二年,范允临辞官回到苏州隐...
2019.11.22 07:41:00
-
图前,他解释道,洪泽湖大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陈登筑捍淮堰(亦称高家堰)抵御淮水泛滥,历史上曾多次整修,但大堤真正成形却始于明万历年间潘季驯大筑高家堰,历经明清两代170多年,直到清乾隆年间才真正修筑完毕,共使用石料60多万立方米,包含石闸、减水坝、滚水坝等配套设施。...
2020.11.08 06:36:00
-
现收藏于南京图书馆;“文献编·史部”中的《资治大政记纲目》,作者姜宝是明代的江苏丹阳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资治大政记纲目》明万历年间刻本在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有收藏,南京图书馆的藏本颇为特殊,来自著名的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有著名藏书家...
2021.01.08 10:46:00
-
副局长李江安说。
里运河—高邮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主体为3个古闸口——始建于1740年的车逻闸、始建于清顺治十年的界首小闸和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子婴闸,三闸保存相对完好,位于里运河与高邮灌区中间,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眼下仍用于调节运河水量,便利漕运、防汛排涝、引水灌溉,确...
2023.11.09 06:58:00
-
“颂斋”“善斋”等名家私藏,奠定了南京博物院丰富的藏品基础,见证了南博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和风雨沧桑。
南博“镇院之宝”之一、明代万历年间的《坤舆万国全图》来自北平历史博物馆,也是“九一八”事变后南迁的重要文物之一,1936年正式入藏“国立中央博物院”。崔小英介绍,《坤舆...
2023.11.10 07:20:00
-
为人,改名炎武。
据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可真所著《顾炎武年谱》,顾炎武出生于官僚世家,他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分别是正德、嘉靖和万历年间进士。顾炎武本是顾同应的儿子,因为堂伯顾同吉17岁去世,无子,出生3个月后便过继给了顾同吉家。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参与了《江苏...
2023.09.15 07:15:00
-
秦氏双孝祠,共捐祠田200亩,家族共同管理。这是寄畅园得以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愚公谷的主人是时任福建提学副使的邹迪光,于明万历年间购得,后来邹迪光在湖广提学副使任上遭弹劾罢归,经十余年努力才建成。
“建园时邹迪光不惜家财,在中国私家园林史上,其景点数量之多...
2019.05.22 06:56:00
-
集》,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代佳话。
而吴锡祺先生最看重的,则是其祖父吴燕绍留下的579册1000万字的《清代蒙藏回部汇典》手稿,辑录了从明万历年间到清宣统年间,满清王朝有关边疆地区的圣训、起居注、上谕、奏章、密档、图书等原始资料,研究价值极高,其中的400多册曾于2006年无偿交给中华...
2019.10.10 07:33:00
-
舍不得丢的虾汤……如今,盱眙十三香龙虾已经成为夏季夜宵市场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说起这“十三香”来历,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盱眙发生水患,房屋倒塌、良田被毁……大灾之后,又有大疫,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吏部主事戚天官是盱眙人,他带上京中数位名医,日夜兼...
2020.08.23 17:29:00
-
口
亿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造就了阳山脚下这片沃土,中酸性的土壤环境,每年超过3000小时的日照,这里有着“水蜜桃之乡”的美誉。据明万历年间的《无锡县志》所载:“桃为本地果之属,沿山隙地均植桃。”阳春三月,这里千亩桃林竞相绽放,一片粉色烂漫,满地落英缤纷。夏日七八月,咬...
2020.09.23 16: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