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防范金融风险知识,特别提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骗局。
为了活跃节日氛围,增添活动趣味性,志愿者们和现场老人纷纷拿起丝线,学习编制技巧,交流非遗文化魅力,制作精美的中国结,体验浓浓的节日氛围。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到了金融知识,也对中行的反诈宣传竖...
2025.01.23 15:58:00
-
引导孩子们树立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远离盗版,活动现场开展护苗绿书签行动。孩子们发挥创意,用彩笔画出福娃、花朵等图案,穿上丝线。一张张独特的绿叶书签成型,象征着孩子们对正版书籍的支持与对知识的尊重;活动最后,孩子们在社区书吧内自行挑选到自己心仪的书籍,沉...
2025.01.24 14:19:00
-
完全治好。在陆家哥哥姐姐们找到她之前,张瑾有时也会思索,亲生父母家中会有多少兄弟姐妹,而自己会是排行老几,种种疑问都因苦于没有一丝线索而搁置下来。
一张七妹幼时的照片珍藏几十年
陆家老三陆根寿介绍,他们兄弟姐妹一共七个,大哥陆根海已去世多年,二姐陆惠英、...
2019.04.19 08:11:00
-
不已。海内外嘉宾用手机拍下视频、照片,在朋友圈向亲友们分享回乡的最新见闻。
嘉宾们在老门东合影留念。
“这里有挂鸭蛋用的丝线络子吗?”在老门东的传统手工艺展示区,中非民间商会(坦桑尼亚)会长丁贤停下脚步,询问正在做香囊和绳结编织的师傅。丁贤告诉记者,他...
2019.05.19 22:33:00
-
艳亮相的2 米 *2 米巨幅苏绣,就是由活动主办方定制的。
这幅苏绣上的 " 锦绣苏 " 图案,由三位绣娘纯手工绣制。嘉宾们现场拉动丝线,集体完成了别具一格的 " 封针仪式 ",共同织就 " 锦绣江苏 "!
茉莉花开
昆曲回响
归乡游子
用经典诗词诉说乡情
...
2019.05.20 17:45:00
-
劈线成了学生们学习苏绣的第一道坎。尤其是团队中的男生,长这么大是头一次接触针线。学生俞杰说,“我和张雪老师同样都是苏州的男孩子,丝线似乎就不怎么听我的话。一会打起了结,一会又卷在一起。好不容易劈出来了一根,又因为我一心急就扯断了。我们才刚刚将丝线劈成1/4就如此困...
2019.07.30 08:20:00
-
那就意味着“得巧”,拥有了巧手艺。
扬州、 常熟等地流行“穿针乞巧”,少女们聚在一起穿针引线一起做女红;徐州则流行在月光下用红丝线穿绣花针乞巧。
此外,百变“七夕”还有个朴素的名字叫晒书节。道教认为掌管文运的魁星就诞于七月七日,于是这天同样受到读书人的祭拜...
2019.08.07 07:10:00
-
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南朝齐武帝建起了层城观,宫女于七月七日登上城楼,对初升之月引丝线穿七孔针,以“乞巧”,故此楼又称穿针楼。此楼后毁,南宋咸淳年间重建,题榜于上,曰“江海横流”。
此后,关于穿针楼的诗篇层出不穷...
2019.08.07 08:35:00
-
负一楼的教学工坊内,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南京市非遗传承人杨玉柱亲自示范,给学员讲解“挑花结本”的原理。
在老师指导下,学员们以丝线作经线,棉线作纬线,分别对应意匠图稿上的纵格和横格,再用一块薄薄的竹片,对照图稿挑起丝线、引入棉线,以结绳记事法记录下结构、位置、...
2019.08.19 08:51:00
-
很多年前,我照着素描绣一双眼睛,但是绣了拆、拆了绣,反复好多次仍不满意。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纳千层底布鞋的针法,于是改用短针脚和细线降低丝线的反光度,很快绣布上就出现了皮肤的质感和素描的颗粒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再辅以其他针法,一种全新的绣法出现了。生活就是这样神奇,在...
2019.10.08 07:20:00